自從台灣銀行界爆發信用卡、現金卡的呆債危機之後,不少律師、理財專家撰寫教導卡奴如何自救的書籍,也有幾位「前卡奴」將自己成功還債的歷程整理出版,其中最知名的當屬周思潔的兩本暢銷書《一年還1000萬的金錢密碼》、《理債女王的金錢智慧》,但鮮少有催收人員願意提供負債整合的意見,《錢不要亂還》一書的作者楊一二(筆名)是僅有的例外。現在已轉行成為法拍業者的楊一二,當年成為催收人員其實是誤打誤撞,他在退伍後應徵進入律師事務所,原本只想當個單純的法務助理,不料卻被老闆指派去催收債務。楊一二解釋,由於銀行處理不良債權,需要律師陪同查封、扣押,所以過去也有律師事務所經營催收業務,現在則少之又少,銀行委外催債大多還是找資產管理公司,也就是俗稱的「討債公司」。「2000年到2004年這5年,是催收人員的黃金時代,那幾年資產管理公司一個月的利潤,可達3到4千萬元。」楊一二說催收人員一上班就是開始打電話,平均一天要打500通電話。
#@1@#當時還可打給債務人在銀行中所留下來的關係人、聯絡人,因此每個案例要打約6通電話,只要找得到人便會不斷打給這個人,通常雙手都在撥電話,部分比較想賺錢的催收人員,月收入可超過40萬元。後來,楊一二先後轉入銀行、資產管理公司擔任催收人員。對於過去的催收歲月,楊一二不太願意再去回想。而他因為做了多年的催收人員,看過、聽過太多欠債者的悲慘故事,不但對消費極為謹慎小心,也將自己手上2張信用卡都剪掉,而與同業一起交換訊息時,彼此都有「一輩子都不想當卡奴、接到被討債的電話」的心情。「接收人員常接收很負面的情緒,所以是一個壓力很大、需要高EQ(情緒智商)的行業。」楊一二分析大多數催收人員會歷經4個階段,剛進行時什麼都不知道,努力學習各種法律知識與「催收技巧」,再來便是打電話打到無比煩躁,強迫自己硬著頭皮做下去。接下來催收技巧已提升至爐火純青,知道用哪一種方法騙倒哪一種債務人,再後來便因愧疚感太深而離職,「我寫《錢不要亂還》這本書,便是為了贖罪。」
#@1@#「台灣卡奴的類型,還是以過度消費、失業後以債養債兩者最多,也有兩者皆有的綜合性卡奴。」楊一二認為等到持卡者發現卡債已是薪資數十倍,才警醒自己已是「卡奴」,已經太遲。所以,他強調,應該在動用到信用卡循環利息時,便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債務問題,並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從根本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或積極找尋就業機會。楊一二相信台灣已進入大前研一所說的「M型社會」,中產階級已經消失,社會往兩極發展,愈來愈多人會遭遇債務問題,「有債務問題時,一不可逃避問題,二要向親友求救,才不會讓自己的債務積重難返,救無可救。」楊一二說。
#@1@#卡奴如何擺脫如雪球般愈滾愈大的債務?楊一二建議,債務人一定先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償債能力,然後跟銀行協商減息或將債款打折償還,並透過向家人、親友借貸或努力兼差賺錢,一次解決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卡債,千萬不要將所有希望寄託在打破產官司上。因為鄭三和申請破產成功之後,將有大批卡奴群起效尤,但銀行勢必將集體反撲,未來聲請破產將愈來愈困難,「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像鄭三和這麼幸運。」楊一二強調說。「A小姐解決卡債的辦法是,說動父母用房子去借二胎貸款,一次還清卡債,二胎貸款的利率比卡債低了約16%,壓力頓時減少許多。」楊一二提到印象深刻的解決卡債案例,說明只要與家人一起面對卡債,大多數都可解決卡債問題,就害怕債務人一直躲避問題,放任債務愈拖愈大。將近30歲的A小姐是上班族,薪水雖然有3萬8千元,但因為喜歡買Burberry等高價名牌服飾,申辦了6張信用卡應急,不知不覺間就欠下了多達150萬元的卡債與信用貸款,之後經由各家欠款銀行進行協商,將債務降低至110萬元,而父母用二胎貸款幫她還清卡債後,她則負責償還這筆二胎貸款、並剪掉所有的卡,每個月只需繳1多萬元,而且年限長達20年,終於讓她得以喘息。第2個案例B先生,年紀將近40歲,因為失業靠信用卡以債養債,欠下了70萬元卡債。後來,B先生一位從小長大的好朋友雖然也沒有太多存款,但願意以自己的名義,申請了信用貸款借了70萬元幫他還清,他則負責償還這一筆信用貸款,因為信用貸款的利率也比信用卡低得多,讓B先生找到工作後,還有能力償還。
#@1@#「卡奴不要以為自己可以獨力償還債款,一定要向好朋友、兄弟姊妹求救,當然卡奴本人過去的人格要值得信任。」楊一二說,卡奴無論如何必須「正面思考」,否則永遠都是「卡債的奴隸」。「有兼差的工作,總比完全沒有收入來得好,勞力密集的工作並不難找。」第3個案例C先生年紀約30歲,因為失業欠下約30萬元卡債,楊一二勸他與欠款銀行進行協商,銀行答應他將欠款停息,以每個月5000元分期償還卡債,並在便利商店、加油站、速食店兼差,經過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將卡債全部還清。最後,楊一二提醒有心協助卡奴的親友要量力而為,不要也把自己拖下水,而且現在規定催收人員不可再打電話給債權人的家人、親友,但不少資產管理公司依然這麼做,讓無辜的家人、親友煩不勝煩,「如果遇到這種事,就應該錄音向金管會檢舉,就可以阻止這種事情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