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內外券商的獲利統計數據已出爐,結果發現,綜合券商的獲利王雖然還是由元大京華、中信及富邦等本土證券商拿下,但在專業經紀這一塊市場,前5名全由外資券商包辦,而瑞士信貸、港商里昂、花旗環球、摩根大通證券均榜上有名。
#@1@#去年底,台股在備受看好下,國內外資金傾巢而出,帶出了一波台股資金行情,單日千億元的成交量幾乎已是常態。只是,千億元成交量所帶來的商機,似乎是由集團資源與手續費較高的外資券商「分食」最多。若是深入觀察,去年最會賺錢的外資券商排名,似乎跟平日經常出現在成交量排行榜者不太一樣。像美商美林證券就從前年第2名寶座跌出前3名,反而是採取穩扎穩打戰術的摩根大通證券,以年獲利2.75億元竄位成功,成功躋身前3大之林,而作風低調的瑞士信貸以6.32億元登上獲利王的大位。不過,搶得專業經紀市場大餅的外資券商,看似賺得風光,但這2年在高度競爭下,其實業績維持得相當辛苦。
#@1@#多位老經驗的外資主管就表示,一到年底要跟客戶「喬」手續費,鞠躬哈腰,樣樣都得來。而這幾年,單純靠大型共同基金下單,以收取手續費的時代已遠颺,取而代之的程式交易(program trade)、自家自營商的訂單,往往占成交量將近一半,雖然可以衝高市占排名,又能讓客戶感到「被服務的熱忱」。但因為少了手續收入,交易室主管顯然都不是太高興。尤其是集團自營部位比重相對較高的外資券商,如瑞銀、美林、摩根士丹利證券,幾乎可以靠著自營部的單子在成交量排行榜上較勁,雖然沒賺到裡子,但若能搶到台灣外資券商龍頭的寶座,至少還有點面子,無怪乎去年表現不錯的港商麥格里證券也想拓展自營部。
#@1@#相較之下,完全沒有自營部資金的里昂證券,加上人力精簡,雖然全年排名僅有第3位,但獲利表現竄升至第2位,算是少數賺得實在的券商。而獲利龍頭瑞士信貸,在台灣也採精控人事的「小成本」經營策略,相較於部分習慣花大錢養王牌分析師與交易員的美系券商,成效算不錯。瑞士信貸這幾年歷經幾位王牌分析師的出走後,使研究團隊成員薪資水準較為平均,人事成本得以控制得宜;而向來就不是喜歡花大錢養分析師的里昂證券,目前也僅有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鄭名凱在同業名氣較大,且還是內部體系培養出來的王牌,但鄭名凱這兩年排名下滑速度非常快。在較迷信「明星分析師」的台灣投資市場,瑞士信貸與里昂的獲利續航力還能維持多久,恐將是今年的一大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