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的起源為前美國總統川普中美貿易之爭,拜登上任後仍採取相關防堵保護策略,中美貿易嚴重逆差,將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升至25%,以築高牆形成保護主義,對中國經濟進行宣戰。美國發現中國憑藉著一帶一路政策,順利連結過去的絲路,串聯起中亞歐經濟體,中國將過剩產能藉由雙向經濟投資、基礎建設及放貸模式推展出去,並將交易幣別以人民幣為主導取代美元,同時中國亦想將過去對美貿易順差,獲取大量的美元藉由一帶一路的開放型自由經濟策略放款消耗出去。
因應變局 中國啟動內外雙循環制
另外一帶一路與許多國家達到建設經濟互助體的共識,想要結合中、亞、歐等經濟區域鏈,來做為對抗以美國為主導的太平洋島鏈經濟市場,是故美國必須緊急以嚴重的保護經貿反制策略,減緩中國對於世界經濟體的擴張。
中國以自由貿易原則,各國經貿平等互惠,並利用一帶一路及亞投行、RCEP區域經貿聯盟等策略,想要在關稅上跨洲跨區域經貿往來,另在天然資源技術及人力上截長補短。由於美國仍是目前第一大需求創造國,相對仍有龐大的經貿順差,讓各國將商品訂單委託中國製造,美國以保護性關稅及區域聯盟封閉策略,讓長期依賴美國市場的中國必須改變市場機制,是故提出內外雙循環來因應,短期間仍導致嚴重的財經問題在中國境內掀起波瀾,最嚴重為國內經濟成長衰退無法負荷人民薪資,內需市場蕭條失業率大增。
第二貨幣政策力道不足,過去高成長率時代民眾能及時得到商品的需求及滿足,但隨著疫情蔓延在供貨不足下調整貨幣,將造成嚴重的通縮,無法立即施行貨幣寬鬆政策,以往政府舉債大幅投資產業及自貿區,扶植高端文創科技等產業,對外出口市場衰退廠商獲利率偏低,不願再進行投資採保守策略,期望度過貿易衝擊下的寒冬,中國大型跨國企業被歐美等大國以智慧財產權及新疆、香港等人權所封殺跟制裁,過去跨國工廠製造的海外業者,也因為中美貿易高額關稅及抵制下紛紛另尋產地,在製造端退出中國市場。
對外擴展部分除一帶一路外著重於區域經濟,中國近期簽署東協十六國RCEP,並積極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就是希望將中國的廠商帶出去,獲取原物料及人力資源,並擴大當地市場經營,藉由區域經濟在政策上共享互利,以其相關核心研發技術能力的移轉學習,對國內重點是提升內需及扶植高端文創設計低汙染高智能、綠色環保、生物科技、國體保健醫療等產業,希望各區域城市產能升級提高當地人民GDP指數,中國財富所得過度集中於沿海城鎮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占全國GDP指數85%以上,但中國有六線級城鎮造成嚴重的貧富及城鄉差距。
虛擬電商的變革興起雖創造財富,但讓實體產業的合法生存權及保障受到嚴重威脅,財富過度集中於相關電商軟體金控業者,為了有效管控虛擬電商通路的風險,頒佈了電商法及反托拉斯法遏止螞蟻集團金控上市案,並罰高額款項,希望讓城鄉人民及傳統產業脫貧均富,並且採取內循環策略限制民眾海外自由行的申請,想在虛擬通路銷售就需要三證檢核,如此一來人民沒有外來商品的選擇就會轉向支持本國業者,增加國內業者的商機及利潤。
發揮台灣業者優勢 搶佔跨境商機
中國內需市場的成長,在社會主義經濟向右的中國以內外雙循環機制,在金融支付系統及實名制人臉辨識系統甚至未來推出虛擬線上貨幣等策略,將產業區塊鏈模型徹底實施,大數據資料分析讓廠商精準地找出消費者,並依消費者需求創造研發商品及勞務創造共贏,中國已從單純世界製造工廠搖身一變全球第二大內需經濟體。
由於惠台策略及方針,中國對於台廠的定位及待遇也相對加碼補助,並歸列為中國消費者非常信任的海外跨境廠商,就因為中國許多廠商良莠不齊以假貨充當真品,未符合政府三證規定就私下販售,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深怕買到劣質及假貨,不願相信自有的業者,變相的只相信進口外來商品,除非是中國本地製造輸出到海外國家經過相關檢驗單位及公司背書才會獲得信任,雖然價格會比國內商品高出許多,仍有龐大需求。
如何應用這個崛起轉型的內需市場,發揮台灣業者的獨特優勢定位,並努力藉由虛擬電商社群,將全球市場跨境移轉,是台灣業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是2021年第一季唯一在全世界GDP成長18%的最高額成長國,是無法忽視的強大經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