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長榮、陽明與萬海三檔貨櫃股的單日量達1472.73億元,占了當日大盤成交量的34%之多,所謂「有量就有價」,短線想賺錢,就是買航運,由於貨櫃的傳統旺季是第三季,蘇伊士運河堵船造成第二季淡季不淡,市場對貨櫃輪的信心堅定,打定主意就是強者恆強的走勢,而且散裝輪也能跟漲,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最喜歡的就是整個類股或族群齊漲,這樣就沒有選股差異化的問題,只是賺多賺少而已。
因此站在交易心態上,可預期航運類股還會續強,尤其是補漲的散裝、陸運、造船與貨櫃等大股東,可能會抓緊這十年難得一次的機會,營造出一波軋空行情,潛力股關注四維航、嘉里大榮、榮運等。
巴菲特的名言:「退潮才知道誰在裸泳」,整個電子類股資金比重降到37%,籌碼進入沉澱期,冷灶一下子要燒旺,是不可能的事,這需要時間醞釀,而五窮六絕的傳統淡季,正好檢視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的缺芯事件的積極補庫存,到底重複下單的情況有多嚴重。
所以部分科技股四月營收已經衰退(例如台積電與聯發科),估計這議題要延續觀察到七月初,然後隨著半年報的利空出盡,電子股的冷灶才會漸漸燒成當紅炸子雞,潛力股可關注南電、茂達、譜瑞、智邦、義隆電、精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