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了3年多的房地產已經過熱了嗎?」這是政府相關單位及市場不斷關切的問題。這個答案,可能由擁有新台幣5000多億元房地產授信的最大不動產專業銀行──土地銀行董事長吳繁治來回答,最為客觀精準。吳繁治表示,房市是否正走下坡,因為有台商返台購屋的外來需求推升,因此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不過,他很自豪地表示,「去年,土銀新增的建築融資,沒有出現一筆呆帳」。
#@1@#除了在既有的基礎上深耕不動產授信領域外,土銀積極改善財務體質,大舉轉銷188億元不良債權後,3月底逾放比大幅下降至1.39%左右,今年底可望降至1.3%,成為官股行庫中逾放最低的銀行。經營體質一轉佳,土銀將全力衝刺企業金融、消費金融及財富管理等三大塊業務,提升手續費收入達營收比重的15%,預計在2年內,每股稅後盈餘(EPS)可達5元,較去年2.1元成長超過1倍。台灣在經歷過雙卡風暴後,外界普遍擔心繼卡奴風暴後,將有可能爆發「屋奴」風暴。尤其是房市景氣大好,各建商的豪宅推案持續增加,以土銀的專業角度來看,台灣房市是否過熱?《理財周刊》特別專訪土銀董事長吳繁治,請他談談在台灣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走勢下,土銀未來的營運發展,以及對金融產業的見解。以下是專訪紀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土銀順利出售188億元的不良債權之後,體質大好,這批債權目前的回收情形如何?而去年土銀的獲利情形如何?
#@1@#吳繁治答(以下簡稱「答」):雖然依雙方的買賣契約,我不方便說詳細的情況,但在這一批債權裡,有很多都是有擔保品的,當初是把好壞一起搭配出售,而目前的成績比預期中的好。我認為,一家銀行在資產品質上的表現,是評估銀行好壞的代表性指標;現在,不只是土銀,而是所有的行庫都在努力降低逾放比。之前,我定下的年度目標是年底將逾放比降至1.3%;如今,在3月底就降到1.39%,呆帳覆蓋率也大幅提升至66.74%;因此,我對於今年土銀的呆帳處理,是充滿信心的。我之前還跟相關部門的主管提到,如果逾放比的處理成績不錯的話,要請相關的同仁吃飯,現在看來,差不多可以約時間去吃個飯、唱唱歌了(笑)。至於獲利,土銀去年的EPS為2.1元,雖然比其他同業高,但離我們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我希望在2年內,土銀的EPS要達到5元。其實,要是扣掉去年提存民營化員工的退休準備金約50億元的話,去年的EPS就將近到5元。以我們的資本額250億元和淨值近1千億元來看,前任董事長蔡哲雄就曾說,如果土銀上市,將會是金融股的股王。問:房市熱潮已走了3年多,土銀身為最大房地產專業銀行,你覺得目前的房市是不是有過熱的情形?而土銀在授信上的風險控管策略為何?答:如果依經建會公布的家庭戶數增加指標來看,住宅存量超過10萬戶即顯示過量的話;那麼,主計處統計去年台灣住宅存量增加12.2萬戶,房市就似乎有供過於求的情況。但我最近到台中和高雄去視察,許多建商客戶表示,現在推案的豪宅,有很多台商在買。所以,在這類的不確定因素下,我沒辦法斷言房市是否在走下坡,也覺得沒有那麼嚴重,可以再多觀察。
#@1@#據我了解,土銀去年新增的建築融資中沒有產生過一筆逾放款,但房貸還是有的。土銀因為是國內最大房地產專業銀行,其中房貸約5千多億,建築融資約2千多億。因此,在授信品質的風險管理上,會比同業更加嚴謹,針對地區、金額、貸款類型、逾放結構、期限,甚至是客戶借了多久會發生延滯,或者是寬限期多久的客戶,容易發生延滯……等項目,相關部門每個月都會做出一套精密的統計資料。如果資料分析出那個地區的風險較高,該地區的授信條件就會嚴格一點,成數也會降低,一般來說,貸款成數控制7成5到8成5之間,風險高的地區,最高成數甚至在7成5以下。這些資料統計,是土銀長年累月在不動產授信上的專業累積出來的,也是我以前任職的單位裡看不到的。
#@1@#問:在低利率時代下,銀行的利差縮小,獲利不易,土銀要如何做到你所說的EPS達5元的目標,獲利來源有哪些?答:土銀的收入來源仍然是利息為主,占營收的80%;而去年打呆的回收也不少,去年就回收了52億,認列為收益。但是,除了不動產授信外,我也鼓勵同仁要爭取企金業務。台灣的企業中,中小企業就占了98%,這是一塊不能忽視的市場。尤其,銀行與中小企業往來密切的話,和企業相關的一般客戶及相關業務也會增加,例如外匯、存款等;此外,電子金融和財富管理業務,也是今年的業務重點。以財富管理業務來說,土銀從2004年開始做財富管理,在基金業務上,承作量從2004年底14.4億元至2006年底505.8億元,承作量的成長率高達35倍,顯見這個市場的需求不小。但是這樣的成績,離理想目標還很遠,主要是因為土銀擁有136家分行,但理財專員只有66名,相對於其他同業動輒百人以上,實在太少,而今年底土銀的理專預計要增加到135名,就是希望能提供客戶更多服務。此外,我覺得要善用土銀既有的優勢、創新的思維和積極的精神,去擴展業務層面。例如將土銀高達45萬的房貸戶資源,應用到財富管理業務上,就是土銀努力方向之一。還有,現在很多縣市都在做都市更新,土銀就可以利用本身的優勢,推出結合信託和建築業貸款服務,來爭取相關業務。再者,面對市場競爭,必須強化商品的競爭力,找出市場的需求後,把相關的產品重新組合、包裝,像之前推的菁英貸款就有不錯的回響。但這樣還不夠,因為行銷並不是只推廣原來銷售不錯的產品,而是要以創新的想法,去做不同的調整。
#@1@#問:面對國內利差小的情況,三商銀都到國外設分行,土銀是否也有相關的布局?答:對銀行來說,客戶在那裡,服務就該到那裡。例如在大陸投資的台商資金需求大,在登陸的種種限制下,香港就是各銀行的必爭之地。目前在台商效應下,同業在香港的分行收益也持續攀高,而土銀希望6月底能完成香港分行的設立,香港方面已經核准。此外,土銀在越南也設有辦事處,目前已正式遞件申請分行,分行的地點不必然要選在各銀行設立的群聚地,而是打算選在交通方便、台商出入方便的地方,例如要出入胡志明市的重要交通據點。對土銀來說,在國外設立分行,固然是要服務赴當地投資的台商,但更希望能擴展當地的客源,加強在地化的業務。
#@1@#問:要成立一家市占率超過10%的大型行庫,財政部曾透露出期望土銀與台銀、中信局「三合一」的期待,你先後在台銀、土銀任職過,如何看待這個情形?答:最近並沒有談「三合一」;而且,台銀和中信局在今年7月就要合併,未來也許有可能組金控。這三家都是公營事業,合併與否是要看政策決議。以實質面來說,公營行庫的文化相近、行員皆是來自高普考,且經營的模式也比較類似,合併後的內部衝突較小。而且,台銀和土銀在主要業務項目上各有擅長,未來如果合併,可產生互補效益。但這兩家都是公營行庫,預算都受到限制,要做些什麼都是綁手綁腳的。高盛的評估報告就談到,公營行庫一定要先企業化經營後,再來談合併,才有效率,如果直接合併,只怕組織大、限制多,反而不利。我覺得,不管合不合併,公營行庫經營效率的提升都是刻不容緩的。就土銀來說,前任董事長蔡哲雄在任時,就推動組織改造,要讓土銀「動起來」。最近,土銀將進行第二階段組織改造,章程報財政部審查,順利的話上半年就可以做。
#@1@#問:土銀第二階段組織改造的重點是什麼?答:像是將今年的重點業務──財富管理單位,由中心升格為部,以法制化的方式,納入正式的編制,電子金融業務亦同。目前,財政部持肯定態度,報部後將會跟著修改組織規章。此外,將匯兌、票據交換等作業整批處理,以作業集中化的方式,提升行政效率,這個部分北區已經進行了;而目前也有個區域中心,集中進行逾放催收作業。我希望未來各分行,應在行銷上發揮更多的功能。所以,組織改造後,人力會進行調整,行銷人員的比重加大,行政作業人員減少。未來每家分行的外勤人員應為分行人力的10%(含一般業務行銷及外勤專員)、在商品數上,每位客戶應達到2至4個。主要就是希望所有的人能「動起來、走出去」,達到「全員行銷」。當然,組織改造成功與否,行員的心態是一個重要因素。我覺得土銀的同事都很可愛、很積極,所以我對土銀的未來,是很樂觀的。像同仁到中南部去,都問我要不要一起去?我就跟著他們跑啊!光是高雄就至少去5次,而且不管到哪裡,只要有空檔,我就到分行去看看同仁。有企業的聚會,就替土銀打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