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台灣不只閩南語文化復甦勃興,客家文化也開始蔚為時尚,帶來的不只是新的文化視野,還有豐厚的商機與經濟利益。在政治上,藍綠政要不是忙著苦學客家話,就是急著告白自己有客家血統,在音樂、旅遊、美食、影視作品上,台灣也吹起一股客家流行潮,謝宇威、林生祥、羅思容、好客樂隊等人的音樂,從台灣紅到歐洲、美洲與日本,客家桐花祭已成為每年4、5月台灣的觀光盛事,客家美食不但進軍飯店餐桌,都市以此為招牌的小吃店,更如雨後春筍般於大街小巷。在這股客家文化創意產業潮流中,行政院客委會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雖然今年的預算只有約 15億元,還不到其他大型部會動輒千億預算的零頭,但它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卻為台灣創造了極大的經濟利益,在資深媒體人李永得就任客委會主委後,更將企業行銷概念與策略注入政策,光是客家桐花祭一項活動,每年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便超過50億元。經過5年的推廣,客家桐花祭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客委會更創造了「中央籌畫、企業加盟、地方執行、社區營造」的活動模式,今年的桐花祭活動地點遍及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等7縣35個鄉鎮,更結合業者推出373件產品,「這些產品在新光三越、手工藝中心等行銷點展售,一、兩月下來,便有數百萬的業績。」李永得說。
#@1@#除了有形的經濟利益,李永得在接受《理財周刊》專訪時指出,客委會最大的成就,乃在於減緩了客語人口的流失,以國小以下客籍學童會講客語者為例,2002年時只有13%,2006年時已經提高至17%,是數十年客語人口不斷流失後第一次正成長,更重要的是,客家人對族群的認同大為提升,並以身為客家人為榮,還有不少其他族群的台灣人,也開始喜愛、學習客家語言與文化。
#@1@#以下是李永得接受本刊專訪時的內容紀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相較於其他大型部會,客委會的預算不算多,其差距有多大?在立法院,是否常常遭在野黨的杯葛?李永得答(以下簡稱「答」):且不提預算最多的國防部、交通部,就拿一般人比較少注意的退輔會來比較。退輔會一年的預算,超過1300億元,底下還有幾個營利機構,包括榮民總醫院、棲蘭林場,客委會一年的經費,只有約15億元,沒有任何營利事業。我問過退輔會的官員,台灣的榮民到底有多少人,他告訴我約有50萬人,如果用1300億元除以50萬,那麼每個榮民平均可分配到26萬元,但客家族群有好幾百萬人,客委會的預算只有15億元,每個客家人可分配到的經費少之又少。所以我不太了解,為何退輔會有時還會喊窮。民進黨執政之後,行政院其他部會的預算,總被立法院東刪西扣,但在野黨立委不但不會阻擋客委會的預算,客家籍的立委還跑來問我:「錢會不會太少、需不需要增加」(面露微笑)。所以,客委會的預算才能從5年前的4億元,增加至去年的15億元。
#@1@#問:當下,客籍文化人士的創作逐漸成為一種流行,並創造不少商機,流行的原因是什麼?客委會為何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答:客家文化開始流行,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台灣在政治上解嚴,各種社會力得到解放,大約在20年前,閩南族群開始集體自覺,從那時起,閩南文化產品愈來愈多樣化,也愈來愈受歡迎;客家族群的集體自覺,大約晚了10年,客家文化產品到了4、5年前,才逐漸產業化。其二是趕上世界的潮流。在2001年911事件後,世界各主要國家都體悟到,恐怖主義根源於文化衝突,唯有平等對待所有文化,才能根本消弭恐怖主義,聯合國大會更於2005年12月通過《文化多樣性公約》,當時投反對票的只有美國、以色列兩國,台灣也感染此一時代精神。客委會為何要推動文化產業?我也不用說些冠冕堂皇的話(面露微笑),說得白一些,文化如果不用美食、美景、服飾打先鋒,用新的手法包裝傳統的東西,根本就乏人問津。可以說,文化創意產業是弱勢族群文化復興必走的道路。
#@1@#問:客委會所舉辦的活動中,客家桐花祭是最成功的一項,桐花幾乎成為客家人的代名詞,一如櫻花代表日本人,桐花與客家人的關係是什麼?還未成為觀賞花種前,桐花的用途是什麼?答:桐花是油桐樹的花,主要分布於台灣中北部,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大概都有油桐樹,但反之則不然,閩南族群的聚落也會有油桐樹林。過去,油桐樹是客家族群重要的經濟作物,乃是製作火柴、抽屜、木屐、美濃紙傘塗料的原料,後來隨著這些產業的衰微,油桐樹不再受到重視,2002年之後,客委會舉辦客家桐花祭,油桐樹才轉變成景觀樹木。其實,桐花是中性的,不是獨屬於客家族群的植物,當初客委會舉辦客家桐花祭,只因為在許多北部客籍文學家的作品,都會提到桐花,現在反倒一提到桐花,就會想到客家人。我想,除了滿山遍野的桐花美不勝收,刺激了忙碌的現代人想到山上走走的慾望,加上桐花有段時間遭到忽視,刺激了客家族群中壯年們的懷舊情懷,客家桐花祭才會如此成功。客家桐花祭舉辦之後,到了4、5月的假日,一些可欣賞桐花的景點,無不擠滿了遊客,以苗栗南庄的民宿為例,沒有一個月前預定,根本沒房間可住;我知道的是,今年客家桐花祭時,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臨時起意想到南庄一遊,沒想到,隨扈打遍當地所有民宿的電話,也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很多人好奇,客家桐花祭為台灣創造了多少經濟利益?根據客委會委託民間單位進行估計,2005年時,客家桐花祭創造的經濟效益,大約為50億元,2006、2007年的數字還未統計出來,但一定高過50億元。
#@1@#問:客家桐花祭雖然成功,但主要吸引的還是國內觀光客,如何才能像日本的櫻花祭,吸引國外遊客來台?客委會在中北部主推客家桐花祭,那麼在南部呢,又舉辦什麼活動?答:在預測花開、花謝時間與規畫景點動線、相關活動方面,客家桐花祭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對於油桐樹的特性還不夠了解,例如,高雄市有條路想種油桐樹當行道樹,最後樹苗卻全部死光了,所以,客委會還不鼓勵地方自行栽種油桐樹。目前,客委會已經委託中興大學深入研究油桐樹,包括桐花可否入菜、入浴或入酒,希望未來的客家桐花祭,也可成為國際級的旅遊盛事。
#@1@#我自己便是南部客家人,也是來到北部之後,才真正看到油桐花。在南部,客委會積極推動六堆運動節,這原本就是南部客家族群的傳統節慶,現在只是加以擴大,其實,客家族群不止可分為北客、南客,也可分為四縣、海陸、梅縣、韶安四大語群,各有不同的特色,完全不需要「統一」,這些特色正是客家文化產業多元而豐富的元素。問:桐花祭已打響名號,客委會還積極製播電影、電視劇,贊助製播客語電影《乙未戰爭》,這部電影的內容為何?客委會為何要拍這部電影?答:電影是公共領域,也是其他族群認識客家文化的最佳介面。其實,我在擔任公視總經理時,便曾製播客語電視劇《寒夜》,不少中壯客家人觀看此片時淚流滿面,因為他們從來不敢想像,可以在八點檔聽到母語,所以我一直想拍部客語電影,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客委會以補助3000萬元、電影公司自籌3000萬元的方式,拍攝客語電影《乙未戰爭》,描寫的是日本進占台灣時,客籍抗日英雄吳湯興、徐驤的故事,目前已完成招標,並已經動工拍攝,預計於2008年年中上映。這是第一部商業客語片,我希望透過重塑客家英雄的形象,讓台灣人重新認識那段歷史。為何要拍這部電影?因為,多數台灣人只知有清日甲午戰爭,不知有台日乙未戰爭,客家英雄只聽過羅福星,沒聽過吳湯興、徐驤。1894年甲午年,日本打敗清朝,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隔年1895年是乙未年,日本揮軍台灣,台灣人奮勇抵抗日軍,史稱「乙未戰爭」,日軍攻打基隆、台北,沒花什麼力氣,到了新竹、苗栗,才遇到強烈的抵抗,義勇軍的領袖便是吳湯興、徐驤。而除了電影戰爭之外,客委會也正委託客家電視台,製播描寫美和中學創辦人徐傍興生平的電視劇。
#@1@#問:除了創造經濟效益,客委會所舉辦的活動與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對客家族群最大的意義是什麼?答:說來可悲(無奈狀),全台灣客家人只有3成會說客語,但卻有5成會說閩南語。2002年,國小客籍學生只有13%會說客語,現在已提升至17%,這種逆勢上揚的趨勢,是過去數十年所未曾發生的,代表客家文化逐漸復甦,而這對客家族群意義之重大,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