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一早,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總經理陳戰勝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步入位於台北市南海路的辦公室,一路上,他盤算著:「東企的價格是否有轉圜空間?」忽然,靈光一閃,「有了,這是解套的方案。」在東企第二次標售過程中,陳戰勝動用金融重建基金的授權,將標售底價往下調整,最後,由荷蘭銀行以存保賠付新台幣68.99億元標下,順利完成任務,陳戰勝總算鬆了一口氣。
#@1@#荷銀標下東企之後,全省據點由目前的5家增加到37家,穩坐台灣第三大外商銀行寶座;不過,隨著渣打銀行併竹商銀、花旗銀行併僑銀,及荷銀吃下東企,向來靠網路拓展業務的豐銀行也備感壓力,外商銀行在台灣的勢力,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外商銀行在台發展受限於通路,無法作大規模的擴充,也使得業務發展受限;不過,其資訊整合、商品開發能力,往往是國內銀行所不及的。為突破通路的限制,外商銀行一直對併購國內本土銀行抱持高度興趣,「在我手上,就有三、四個評估案」,一位國際知名的財顧公司高階主管強調,外資機構不斷尋求併購的機會;但是,問題就卡在「價格」,本國銀行不肯低價出售,外商銀行也認為「買不下手」。
#@1@#現在,機會來了。受到雙卡風暴影響,本國銀行受傷慘重,給了外商併購的絕佳時機,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開啟先河;接著,談了一年多的花旗銀行併購僑銀案,也終於開花結果;緊接著,荷銀標下東企,而一度傳出對遠東銀行有好感的匯豐銀行,為了迎頭趕上,併購腳步勢必加快。外商銀行併購本國銀行之後,猶如吃下大補丸,分行家數由個位數大幅擴增,但「外商銀行未來的競爭在於併購後的改造速度,看誰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利明獻直指問題核心,他接著指出,整合速度取決於併購的條件,如集團資源、取得成本及分行品質等。
#@1@#花旗銀行消費金融總經理管國霖補充,銀行壯大不只在通路數量增加,最重要的,要分析客層、中小企業客戶及財富管理業務的配置。以竹商銀為例,分行就過度集中。市場人士指出,銀行還是通路為王,這也是已有超過百家分行的中信銀,為何還要標下花企的主因;而渣打、花旗、荷銀也紛紛併購本土銀行,拉大與其他外銀的差距。位居外銀第四的匯豐銀行若要鞏固市占率,就得急起直追,預估在今、明兩年內,就會有好消息傳出。外商銀行向來具有快速的產品創新及行銷能力,加上無論在消費金融或企業金融,有其獨特的Know-How,若再加上強大的通路加持,已讓本國銀行備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