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如何處理與商人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帝王將相與一般官吏最棘手的課題之一;然而,官有權、商有錢,兩者互鬥絕非國家之福。18世紀之前,政府與商人的鬥爭,大多由政府獲得勝利,18世紀之後,歐洲的中產階級逐漸成形,商人方能與國家抗衡,並逐漸建立跨國的資本主義體系。不過,官商之間的糾葛並不會就此終結,反而愈演愈烈。就像當前的台灣,總統除了得贏得大選外,為了阻止反對黨進行焦土對抗,還得不斷收編國內具影響力的企業龍頭,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有效統治。只是,政治人物不要以為坐擁了國家機器,就能讓商人束手就縛。華人最引以為傲的輝煌朝代──唐代,便因為經濟政策失當,導致黃巢、王仙芝等鹽商集體舉兵造反,種下了日後覆亡的禍因。觀察中國歷史,一旦國家財政困窘,或帝王想要對外用兵,總是免不了從鹽業、鐵業中擠出錢來,因此,對這兩項產業該採取官營或民營,一直困擾著歷代主政者,漢代如此,唐代也是。
#@1@#經過安史之亂後,唐朝政府元氣大傷,國窮民貧,唐代宗時,主管財政的劉晏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國家經濟,決定透過改革鹽政來增加稅收。原本,鹽業是唐代最重要的國營企業之一,採取官辦官營、官運官銷的模式;但中唐之後,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日趨薄弱,於是劉晏決定將鹽業改採官辦民營、民運民銷的模式,與各地的豪商合作,以暫解朝廷的財政乾涸之急。劉晏的政策優劣互見,優點是立即改善了政府的財政問題,缺點則是讓各地商人掌握了國家的財政命脈,枝強幹弱的情況日益嚴重,直到難以收拾。台灣目前各種官辦民營的商機,大多由大財團標得,一般升斗小民與中小企業主,根本沒有能力與之競爭。唐代時情況更為嚴重,自從劉晏的新鹽政一頒布,各地的「上農大賈」馬上多了個鹽商的身分,爭奪鹽業的經營權與巨大利益,進而聯合壟斷市場、哄抬鹽價;老百姓叫苦連天,貧富差距快速加大,連帶使得販賣私鹽的情形愈發猖獗,愈來愈多貧無立錐之地的農民加入了私鹽商的武力部隊,即使官方採取嚴刑峻法,都無法阻止。黃巢出身曹州(今山東省曹縣),家裡原本就十分富有,不但胸有文墨,更善於騎射、擊劍,原本想透過科舉進入官場,不過進士科舉屢考不中,於是以販賣私鹽為業,同時,也成為一呼百諾的地方領袖。雖然,黃巢後來所領導的武裝戰爭,被歸類為「農民革命」,但他本人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商人。
#@1@#到了唐懿宗、僖宗時,黃河以南連年發生荒災,由於官方無力賑災,因此不斷有私鹽商舉兵造反,最早是王仙芝、尚讓在河南起事,而黃巢與子姪黃揆、黃恩鄴在山東響應,戰事迅速蔓延至全唐。後來,王仙芝戰死,黃巢被推舉為叛軍領袖,糾集超過百萬的農民從軍助陣,叛軍更攻入首都長安,建國號「大齊」,唐僖宗倉皇逃出。不過,黃巢雖然經商多年,對總體經濟卻一竅不通。黃巢與其部屬在長安大肆搜捕皇室與貴族,甚至連高官顯貴的鞋子都沒收,讓他們打赤腳走路;可是接下來,他們卻只顧著享樂縱慾,不但懶得乘勝殲滅關中周遭的唐軍,也根本沒提出過任何經濟政策,造成長安附近的地主、富商紛紛武裝自保,大齊軍隊糧路遭截斷,軍心開始浮動。隨後,大齊戰將朱溫降唐,唐朝又邀沙陀族李克用發兵相救,不少私鹽商也投入唐軍陣營。大齊軍不敵朱溫、李克用圍攻,在舉兵9年之後,黃巢兵敗自殺。不久後,朱溫再度叛唐,並終結了唐代的國祚,群雄紛紛更旗建國,進入了更紛亂的五代十國。特別的是,私鹽商王建、錢鏐因為投入唐軍剿滅大齊軍,因此建立自己的私人武力,於是趁著唐代覆亡,分別在四川、浙江建立了前蜀、吳越兩個國家,他們記取了黃巢失敗的教訓,特別注重國家經濟建設,因此兩國商工發達、百姓富庶,是中國歷史上的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