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車了沒?」彷彿是一句暗語,但所有的股民統統心領神會。從3月初,台股加權指數7500點起算,到今年7月17日,大盤收在9509點,不過4個月時間,竟出現2000點的驚驚漲,推升大盤指數一路看回不回,突破6年來的新高。當一切看來都如此美好,問題來了:還沒上車的散戶,該怎麼辦?
#@1@#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買股票,怕選錯股;買基金,又擔心績效不如意,或是突然停售。而且,不論買股票或基金,投資人都得先從上千檔股票、上百檔台股基金中,選出投資標的,工程浩大。其實,如果你是屬於只想「穩賺少賠」的投資人,又害怕現在介入台股的追高風險太大,那麼,投資ETF(指數型股票基金)不失為一種好選擇。今年的台灣基金市場非常熱鬧,話題不斷。從年初的海外基金熱賣,到大盤大漲後,使得原本爹不疼娘不愛的台股基金突然蒙受關愛眼光,成為熱門搶手貨,連沉寂好一段時間的ETF,也開始動起來。今年7月16日,國內第1檔採IPO現金申購方式的寶來傘型ETF基金上市,6月29日起開放申購,由於台股大好、一般投資人又可直接申購,不必像傳統ETF須等到掛牌上市後才能投資,反應相當熱烈,短短3天即募集了將近90億元,且不同於傳統ETF多由法人或4大基金認購,在這90億元中,散戶認購部位高達65億元,非常驚人。
#@1@#ETF究竟有什麼魅力?「表現真的比大盤好的基金有多少?」理柏研究經理馮志源點出關鍵。如果看準了大多頭行情,股市價值將步步墊高,對於不想追高,又不想空手的投資人來說,「只要能跟著大盤賺一波就好了」的想法開始發酵,至於能不能打敗大盤,反而不是首要條件,畢竟,以ETF追蹤指數的特性,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容易跟丟」,特別是當類股輪動快速,「看對走勢壓錯寶」的情況,總讓不少投資人搥胸頓足。就像今年6月20日端午過後,大盤大漲182點,但因為漲的是金融、傳產,使得當天收盤後結算的台股基金淨值,幾乎全數走跌,沾不上大漲182點的光。
#@1@#大部分的投資人,還是習慣把ETF當成「基金」來看待,卻忽略了ETF的「股票」特質。投資股票的優點在於,可以立即反應、買低賣高;但投資一般基金,必須等到當天收盤結算淨值後,才能進行申購或贖回,對於講究「臨場感」的投資人來說,總是少了一點兒的投資樂趣。因此,在證交所掛牌的ETF,則提供投資人進場操作的機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買低賣高」,一旦大盤突發性大漲或大跌,就可隨時調整手上的ETF進出;複雜一點的作法則是利用放空來進行套利,仿效期貨與現貨的操作手法,例如當金融期指漲多,則買進金融ETF、放空金融期指,即可賺取利差。「現在,指數已經走到9500多點,說實在的,已經算高點,就算萬點行情真的來到,上檔空間也不過500多點,但是下檔空間呢?」馮志源再拋出眾多投資人的心中疑惑。從資產配置的概念來看,一般的ETF絕對算不上積極型,而是比較偏向保守、穩健型的基金,卻也因此相當適合作為核心持股。
#@1@#馮志源建議,對於現在還沒進場的投資人來說,若想趁機投資ETF,不妨把資金分成3部分,分批進場。例如以10萬元來說,只要大盤回檔,就先投注3萬元資金,建立基本部位;等到大盤再跌時,再加碼3萬元;倘若大盤跌破9000點,剩下的4萬元可伺機進場,平均投資成本約在8900~9000點之間。當然,對於投資人來說,ETF只應占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還是必須搭配股票投資,或是其他基金,讓整體的資產配置更為完整。寶來台商收成ETF基金經理人林忠義則建議,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定期定額投資,行有餘力的投資人則單筆分批進場,反正,「不進場的話,會愈等愈害怕」,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論是定期定額或是單筆,務必獲利了結,再行投資。例如現在大盤漲多,對於原本就有投資的人來說,理應已有部分獲利,若已達停利點,不妨先獲利了結,再轉進大盤相關投資。面對差異不大的ETF,投資人該如何選擇?林忠義建議,投資人可先決定要買什麼族群(例如電子、金融或傳產),然後再選擇流動性較高的產品,畢竟對於ETF來說,成交量也是重要考量。
#@1@#日前,在證交所舉辦的ETF研討會上,富邦投信總經理林弘立有感而發地說「要擴增ETF市場規模,絕對不能只有2家投信」,多少點出面對目前國內ETF市場,「唯二」發行ETF的投信公司(寶來投信與富邦投信)勢單力薄的問題。不過,繼寶來投信搶先推出國內第一檔包含台商收成、金融與電子科技基金的傘型基金後,富邦投信也打算跟進推出傘型基金,將包含MSCI加權指數、金融指數與發達指數(非金非電)等3檔基金,目前正準備送件;而寶來也有計畫年底前再推出高股息與非金非電指數基金,國泰投信也正籌畫海外指數基金,加上期貨信託法年底可望上路,對於推出、引進更多樣化的ETF有正面助益,投資人選擇將更為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