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美國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正式在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不僅以41.3億美元成為近5年來最大的IPO(初次公開發行上市)案,也將私募基金帶入新的境界,一向引人好奇的私募基金,神秘面紗因此被揭開。過去,私募基金募集的對象不是針對普羅大眾,只限於特定投資人。而它們所投資的標的也大多是沒有上市的私人公司。但隨著私募基金財力愈來愈雄厚,近2年紛紛將矛頭轉向已經上市的公司,一旦如此,就像日月光一案,它們買下百分之百的流通股權,也就停止交易,讓這間公司下市,成為私募基金公司獨享的囊中物。
#@1@#為什麼私募基金公司能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風潮呢?第一是他們資金來源是特定對象,這些大金主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是政府退休基金、歐美政商名流,還有中東等國的王室富豪等。第二是他們懂得將金錢和權力畫上等號、並運用得淋漓盡致。因此,各私募基金公司都喜歡網羅政界領袖作為集團成員,像黑石找了加拿大前總理穆朗尼做顧問,也聘請前香港政府財政司長梁錦松擔任董事和大中華區主席;凱雷集團則網羅了前美國總統老布希、前英國首相梅傑、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等人,儼然是一個「總統俱樂部」。第三,私募基金經營績效高明。私募基金最大的獲利就是當收購一家公司後,重新整頓經營,再以高價出售。他們往往能讓企業浴火重生,因為它們非常重視公司治理;再者,它們讓這些被併購公司下市,等於也杜絕了投資大眾、分析師、媒體等過度的關愛眼神,少了干擾、行事自然更順暢。只是,私募基金究竟有多會賺錢呢?看看這次黑石集團上市披露出的財報就知道了。
#@1@#從1987年起算,它平均每年給股東的投資報酬率為30.7%左右,這個數字大約等同於市場上其他大師級人物的成績:素有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所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年回報率為29%,股神華倫巴菲特創立的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的年回報率約為20%,因此,黑石幾乎屬於成功投資的佼佼者。黑石集團2位創辦人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和彼得森(Peter Peterson)於1985年創立公司時,只擁有40萬美元,22年後的今天,黑石的市值335億美元,是當初投資額的8萬4000倍,他們賺錢的能力,的確在華爾街可列為英雄榜。
#@1@#這種驚人的獲利能力還能不能持續呢?黑石的股價走勢透露了一些端倪。黑石6月22日上市第一天以31美元掛牌上市,交易首日出現投資人買盤蜂擁情況,股價漲至38美元,上漲13%,但卻只有一日光景,之後都處於跌跌不休情勢,6月29日已經跌至28美元。豐銀行(HSBC)投資顧問楊文欣表示,「有些人會覺得黑石很獨特,它比傳統的投資銀行還要有競爭力,因為它擁有低稅負、可以操作高財務槓桿,但是,黑石目前的市值已經高達其2008年預期收益的20倍,這個指標遠高於高盛及雷曼兄弟等類似的金融公司。」「雖然,黑石上市後因仍保留合夥人制公司的性質,因此目前僅須按美國法律規定繳15%的稅負,而其他法人制的上市企業稅負則高達35%,但是,美國國會目前正考慮將上市的私募基金公司稅負提高到普通法人公司水準,這也表示黑石的獲利,未來可能因為稅負加倍而受到壓縮。」Gandalf財務管理公司顧問David Herle則表示,「當原本的小眾市場成為大眾都玩得起的遊戲,顯然這個遊戲的難度變高了。因為,你要應付的不再是單純的一些人、一些事情,公司要面對的是對內對外都有更龐雜的元素。」
#@1@#他認為,私募基金過去的封閉特性,其實比較容易創造高回報績效,因為,外在監管少、股東一致性意見高,一旦成為上市公司,就得遵循更嚴格的資訊監管披露制度,也將帶來資產管理的難度。Herle強調,「你可能容易大規模的獲得資金,但是每一分要花出去的錢、要賺進來的錢,都得耗費更多有形無形的成本。」另外,私募基金收購公司的財務操作法屬於槓桿收購,過去慣例是1/3屬於自有資金,其他是借貸資金,但這幾年的併購規模愈來愈大,借貸金額也拉高。例如日前黑石集團以389億美元買下地產業者Equity Office,另一家私募基金公司KKR花327億美元買下美國醫院集團,借貸比率都高達80%,也讓市場感到憂慮。如今市場利率已攀高,資金不再處於低成本的水平,特別是最近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影響,整個借貸市場都處於風聲鶴唳的緊張情勢中。單單過去一個星期,美國就有30億原本要投入市場的資金臨時抽手,Herle說,「金融市場很敏感,稍稍一點風吹草動,投資者可能會寧願先找個安全一點的椅子坐穩再說」。
#@1@#巧的是,6月29日,黑石透露,原先計畫要募集2億5900萬美元併購飲料大廠Orangina的資金出現一點問題;KKR想要轉售一筆6億5000萬的債券也出了一些困難。或許,也因為如此,要想在激烈的環境下,尋求長遠的出路,各個私募基金都將步上黑石的模式,計畫踏上掛牌上市一途,例如KKR和Carlyle都已經展開發行IPO的評估計畫。Herle表示,「當黑石敲開了這一道門,也等於把大家的戰火拉到另一個境界,其他競爭者都得接受面對,為走上公開上市之途一起奮戰。」至於,投資人這時候當然最好停看聽吧!當黑石的熱火被稍稍澆熄的此時,何不等等美國新的稅負法動向,看看其他私募公司進行的步調,因為現在匆促進場,只是讓大股東施瓦茨曼更多現金落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