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這波外資因應美國次級房貸所爆發出來的賣壓是基於自願還是非自願,全球股市似乎都無法置身事外,也就是說,這回美股闖的禍,全球經濟體都得跟著買單,但指數在叩關萬點前,以9800點的價位反轉急下的台股,能否重新整軍續叩萬點大關,才是投資人最為關切的焦點。前摩根士丹利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回答得很乾脆,8000至9000點是台股基本面所能支撐的合理價位,跌破8000點叫做超跌(oversold),漲逾9000點則是超漲(overshoot),先前台股有能耐一路攻到9800點,靠的就是國內外資金的同步進場;但是,這股強勁資金動能,卻可能因為這回次級房貸風暴而轉弱。
#@1@#任何一項國際重大財經事件,處理過程大多是可大可小,事實上,套句瑞士信貸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的說法,這回美國次級房貸議題跟2月當時並無太大區別,但全球股市正處於多頭氛圍,多頭若想獲利了結,根本擋都擋不住。不過,原本僅是股市多頭拿來當成賣股票藉口的偶發事件,竟演變成國際股災,可能是華爾街投資人始料未及的,甚至有驚弓之鳥的投資人拿來跟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LTCM)事件作比較,擔心全球股市將就此一蹶不振。對此,瑞銀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席瓦(Sakthi Siva)非常肯定的回答客戶,無論是從基本面或投資價值面,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都不該跟LTCM事件相提並論,原因很簡單,LTCM當時的時空背景是亞洲金融風暴,但現在亞洲國家與企業體質與1998年相比,已好上幾倍,不但外匯存底迅速累積,就連企業資本支出與營收的比例與負債比均大幅下滑,搭配高現金收益率,對國際資金而言,未來亞太區股市還是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平息後的最佳投資標的。
#@1@#只是,向來偏好以信用借貸方式進行消費的美國民眾,未來在面臨信用緊縮後的消費意願與能力,將決定下半年影響台灣科技產業甚深的終端需求,因為目前台灣科技產業第3季營運展望看來都不錯,靠的都是預先下單(sell-in),真正決定未來股價漲不漲得動的關鍵,卻是第4季實際銷售數據(sell-through)。也無怪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表示,還是對第4季美國消費市場需求看得保守一點比較好,在既有的大餅(pie)上要有這麼多樂觀的產品預期來搶食,原本就有很大的排擠效應風險,現在連預期的餅是否還能維持那麼大都還有疑慮,這陣子國際機構投資人對台股看法保守,是有些道理的。這就回到謝國忠在本文一開始所提及的,當股市等風險性資產所能提供的風險溢酬(risk premium)無法滿足投資人的時候,投資人當然會降低在風險性資產的部位,轉往其他資產,這對下半年全球股市賴以為生的資金動能並非好消息,當然,對於想要藉萬點行情一吐悶氣的台股而言,則又是更大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