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追求經濟成長的中國,前陣子掀起「論語熱」。受到北京師大教授于丹,深入淺出介紹《論語》內涵,重現這部經典的現代價值,不論對於個人或企業,都可以提供新的省思。舉例來說,《庸也》篇有一段:「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它指的是一個人文氣很重,但缺少草莽之氣,會顯得枯燥無趣;然而,如果只有莽氣,卻少了文氣,就顯得粗鄙不堪;如果個人修為兼顧文氣與莽氣,就會既有內涵,又有魅力。這段話雖針對個人,事實上,落實到企業的發展,更要追求「文質彬彬」的目標,的確是企業經營者很大的挑戰。企業的「文質彬彬」,就是實力與包裝的完美結合,不可偏廢。倘若企業只有實力,而不去行銷,會讓公司隔絕於商機之外;但只重行銷,而不維持核心競爭力,就會讓企業走向衰敗。有些公司認為只要苦幹實幹,悶頭把產品做好,有關公司資訊的揭露、媒體約訪等部分,都認為與營運無關,儘可能推託,在公眾的目光中躲起來。可以理解,有些公司草創期專注研發或黑手製造,漸漸有些成就,但是CEO沒有興趣了解行銷的重要性,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若無適當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讓外界了解,國外的公司怎麼會想跟「不肯透露任何營運數字」的廠商做生意?如果還用「公司機密不宜公開」去搪塞,等同把商機擋在外面。事實上,最好的行銷方式就是保持透明、清清楚楚,這種公司就是外資最喜歡合作的廠商。同理,企業只追求「文」功,花許多資源大打廣告行銷,而沒有專注本業,就難以維持競爭力。在台灣,由於中國人好面子,辦活動就是追求「輸人不輸陣」的態度,不勝枚舉。
#@1@#《金史》的列傳,記載金代文人周昂教授其甥王若虛的一段故事:「……其甥王若虛嘗學於昂,昂教之曰:『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內者,可以驚四筵而不可以適獨坐,可以取口稱而不可以得首肯。』」這也就是說,在公開場合講一些應酬話比較容易(可驚四筵,可取口稱),但要別人私下真心佩服並讚嘆(真適獨坐,真得首肯),這才不簡單。擔任企業主管的人是否浪費太多時間在迎來送往,儘講應酬話或場面話,講的人可能言不由衷,聽的人也馬耳東風。這就是文勝於質,大家都在虛應故事,浪費資源。有個正面的例子是,中國海爾CEO張瑞敏為做出品質優良的電冰箱,有一次把當時檢驗出76台有瑕疵的冰箱,要這些負責的員工拿著大鐵鎚,砸毀自己製造的冰箱,並完整拍照、紀錄砸冰箱的過程。這個痛定思痛的過程,就是企業追求「質」的表現,因為只有把產品的品質做好,才能贏得客戶之青睞。有趣的是,這則「破釜沉舟」的故事,成為海爾能夠成功的美談,卻是「文」的表現。不知道張瑞敏決定做這件事情,是否也想過將傳給其他部門,甚至傳到外界。這比起花大錢砸廣告,告訴消費者:海爾冰箱的品質是全世界最好的,還要有用!海爾的例子告訴我們:砸了76台爛冰箱,卻可能因此創造76萬台的好冰箱。許多中國人愛用海爾製造的冰箱,就是要它的好品質及好故事,可謂「文質彬彬」的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