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常在電視上看到BenQ的廣告,還請了巴西足球明星羅納度入鏡,但在佳世達(原明基電通)於法說會上宣布將重回代工策略的那一刻起,還是不得不說整個明基的品牌之路已經受挫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台灣廠商常忽略的是,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很高,不代表喜好度也很高;或者很喜歡不等於很有名,一味的大砸廣告預算,衝高了知名度,不表示這個品牌已經成功,事實上品牌的價值或者功能,是很複雜的,廣告只是其中的一環,它還涵蓋了外型、創新、服務、口碑以及愉快的使用經驗等等,由此顯示,我們對品牌的知識還是不夠完整,這也是BenQ失敗的第一個原因。品牌的經營是一種長期的投入與管理,除了公司內部要有行銷人員,有系統的去吸收品牌知識以外,還要能建立出品牌價值或功能。
#@1@#品牌的功能,除了在人們對實用性的需求外,還存在著感情上的需求,亦可稱為象徵性的需求。比如說當一個人升任主管時,他需要更好的西裝、名錶、鑽筆等,來凸顯地位;或是情人節要送女朋友一支手機,就會以浪漫外型為導向。這種象徵性需求,從細緻的族群行為中最能凸顯出來,例如常引起國際企業重視的Apple族,這群人他們通常對技術通曉(technical savvy)、對新科技敏感,能在同學之間能夠開啟一個純白的Apple電腦,是種科技流行、前衛的象徵,帶來無比的獨特、優越感。
#@1@#更有趣的是,他們抱定一種心態,就算全世界80%的人都臣服於Windows下了,仍要堅持走Apple風,於是,今年上市的iPhone便成了?是我族類?的新識別,並且繼承了Apple領導科技品味的形象。對於一個經營品牌的企業而言,這種族群的知識是必備的。此外,台灣廠商還存在著代工的心態,這是也是失敗的另一個原因,這種心態讓台灣人喜歡看國際大廠在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心裡想的是:?反正國外大廠都已經砸錢去研究了,必定差不到哪裡去,?但我看來,這是很危險的舉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時候大廠也會做錯的,問題是人家輸得起,我們卻可能因此就賠光了。
#@1@#再來就是我們品牌的國際化不夠,國泰、新光雖然在國內很有名,但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是很低的;又如靠本土市場支撐的品牌如津津蘆筍汁、斯斯等,遲早要面臨國際的挑戰。還記得小時候,有個球鞋子品牌叫?中國強?,現在早已被外來的NIKE邊緣化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國內品牌受到的壓力必定越來越大,而我們現在的品牌大多只能打打?品牌區運?,至於像麥當勞、可口可樂參加的?奧運?,離我們還很遠;若努力一點,再過10年可能有台灣牌子可以打進國際化。至於這次明基事件,則能帶來一點反省;慶幸的是,很多科技公司老闆對品牌並未退卻,他們打算和學術界合作在10月成立一個?全球品牌知識中心?,相信在苦練之下,台灣品牌要打入?奧運?,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