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站穩全球PC三哥的宏碁,8月27日火速宣布將以7.1億美元的「高價」公開收購美國捷威電腦(Gateway),由於此一價格相較於26日捷威收盤價的溢價幅度高達58%、加上宏碁宣布當天法說會內容語焉不詳,股價連跌兩根停板,一夕間與「明基併購西門子」、「聯想併購IBM」的比較聲四起。當然,宏碁股價在連2天大跌後隨即反彈,凸顯的是資訊透明度的重要性,外資圈當然知道,宏碁這回急著併購捷威,除了防堵主要競爭對手聯想的進一步壯大,更多是著眼於未來3~5年的宏碁版圖規劃,誠如港商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曾雅蘭所言:「這就是投資人跟管理階層的思考模式不同之處。」
#@1@#也因此,當宏碁股價受到高價併購捷威的「教訓」後,外資圈也開始從PC產業發展來評估宏碁這招棋為何如此下,而最引入注意的「論述」,就是「宏碁不併購捷威的機會成本何在?」引發外資圈的廣泛討論。曾雅蘭指出,撇開國內外大型併購案總會被投射以質疑眼光的整合問題不談,宏碁這回之所以願意付出7.1億美元的高價,除了先針對聯想出高價的可能性設下「天險」外(因為以聯想目前的財務結構來看,除非中國政府背書,否則出高價與宏碁競爭的機率將大為降低),成本削減的假設其實是可行的。曾雅蘭指出,若攤開微軟給PC大廠的優惠價格,宏碁與聯想所拿到的價格肯定跟惠普與戴爾拿到的不一樣,宏碁若吃下捷威的市占率,其實是有助於從微軟、或其他零組件業者拿到更好的價格。再者,捷威旗下部門主要分成三部分:零售、企業、直銷,其中僅有企業這部門是呈現虧損的,而企業這塊據了解MPC Computer有意願洽談接手,因此捷威員工也將由1700人減為700人,因此,外界會認為宏碁以58%的溢價(若以前3個月平均價則是溢價22%)收購捷威是買貴了,但如果不是因為美國次級房貸讓捷威股價跌下來,與捷威併購案已談了3年的宏碁,說不定還買不到這麼低的價錢。因此,曾雅蘭認為,宏碁此時若不買捷威,讓聯想坐大,過去辛苦在歐洲市場打下的江山優勢可能會逐漸消失,這就是機會成本。
#@1@#這陣子來自國際機構投資人的龐大賣單,則大多是對宏碁減資題材落空的失望性賣壓所致;此外,美國明年消費市場因次級房貸問題所引發的消費力道不確定性,更是宏碁此時併購主要市場在美國的捷威時,國際機構投資人所關注的一大隱憂。至於外界所喜歡比較的「宏碁併購捷威」與「聯想併購IBM」題材,由於宏碁是以純現金收購,相較於聯想現金與股票收購均有、甚至還引入國際私募基金,明顯已單純許多,不過,仍有美系外資券商主管打個比方指出,若說聯想併購IBM是以小吃大,那麼宏碁併購捷威就是以大吃小,單純以規模來看,後者當然容易許多,但因IBM品牌體質不錯、優於捷威,只是成本負擔較高,聯想若能將IBM營運由虧轉盈,所帶來效益會比宏碁從捷威身上得到的要多。大展投顧研究部經理胡志欣則表示,現在市場用負面看法去解讀,是因為受到明基併購西門子案之影響,事實上,PC市場和手機市場是不同的,況且現在宏碁已經全力經營品牌,用這個價格去買到一個品牌是很值得的。胡志欣說,宏碁和聯想一直是全球市占三、四名之爭,聯想靠的是中國的市場,而不是歐美。宏碁這步棋走下去可以圍堵聯想的歐美出路,當市占率提高,對於零組件採購又可產生價格優勢,可謂一石多鳥,現在對宏碁而言,是短空長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