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美國公布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顯示在各地陸續解封後,消費需求增加,企業轉嫁成本,帶動整個通膨數據上漲,持續性的通膨引發各界質疑,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該怎麼看待?
美國六月CPI發布值五.四,高於市場預期,更創二○○八年以來最高,數據顯示有三分之一是中古車帶動,其他和解封後旅館、機票、租車等消費價格上漲有關。近期美國CPI指數持續性上漲,反映了疫情紓困帶來的後遺症,疫情爆發後美國政府紓困補貼、企業停產停工、勞工失業,導致過去供給及需求同時下降,七月開始,美國解封帶動需求成長,但供給卻面臨缺工、原物料上漲,企業轉嫁成本至消費者已經開始出現,也造成美國通膨持續增加。
雖然美聯儲強調通膨只是「暫時」,但就基本面來看,現在只是解封剛開始,需求力道還未出現就已經飆升,企業要恢復正常生產也需一年半載,雙重條件下,是否為「暫時」引發各界質疑。
美聯儲現在面臨的是劇毒或是慢性毒選擇難題,雖然CPI增加,但細看就業數據及企業營利會發現數值雖然上升,但扣除掉通膨後,美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現在停止寬鬆無疑是劇毒,但繼續寬鬆通膨必定上升視為慢性毒,所以美聯儲只能選擇「再觀察」無法正面回應。
接下來,只要通膨議題再起,無論美聯儲是否表態升息,市場都已預期美國將回購債券,新興市場資金會率先抽離,新興國家貨幣將先面臨嚴重貶值,而因為預期效應,下半年美元轉強將有成為焦點投資機會,投資人想要賺取美元價差,可以開始陸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