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社群軟體在網路迅速蓬勃發展,讓社群成為不只是電商,幾乎是所有品牌搶著發光發熱之地,而企業也必須理解如何利用社群軟體培養出鐵粉,學習如何讓流量增加,就算只是想要經營個人帳號,都必須如魚得水!不管是未來的小編、想要成為行銷人,或是已經從事業務工作者都必須了解如何圈粉。
在對的地方放對的內容
針對商業行銷,不同平台其實都要有不同的策略,例如:不會在Instagram上放滿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導購連結,因為Instagram的外聯功能非常薄弱,所以經營Instagram第一重點應該會是視覺。而Facebook的文章若是太長,只會顯示前幾行文字,剩下的必須透過點擊繼續閱讀或顯示更多內容才能完整看到,那麼首要露出的內容就必須是精隨中的精隨,若第一眼沒抓住對方的眼球,就可能永遠失去這一次的曝光,所以在對的地方放對的內容非常重要。
而不同的品牌、產業都有不一樣的特點,如果一開始沒這麼多心力、人手、時間來配合,可以想想先經營哪一個社群會比較好,不用搶著每個社群都註冊帳號,弄得蠟燭兩頭燒,還做不出好內容。以目的來說,通常在多種商品欲銷售的品牌,把社群建立在可帶多條連結上的社群,如Facebook會比較吃香。目標族群是全年齡層,發展在FB上也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了解目前的社群演算法是圈粉時很重要的功課,在合適的時段貼文、使用目前觸及率指標較高的素材形式,或多與粉絲、消費者用對的互動方式交流,都能有效提高觸及率與內容能見度。
對品牌的TA(目標客眾)做分析,了解粉絲的生活模式,才能做出打動他們的行銷內容,為了讓傳播效果最大化,正確設定目標族群並歸類,是成功經營社群的要件,在社群上,為了能和內容創作相互輔助,進一步釐清受眾的生活情感,能幫助行銷人員創作出打中人心的內容。
在品牌企畫上,大都會先去思考消費族群一天的行程,分析個性、興趣、年齡層以及生活習慣,但生活的情感,卻是許多企業沒有想到應該先去做為分析的目標,因為也有許多國際品牌,以生活情感當作設定目標族群或品牌情感連結的內容作為行銷手法。也就是說,實際從情感面下手之後,會發現能更精準篩選出可能會消費的族群、可能喜歡內容的潛在粉絲,避免花時間往錯誤的方向或投入過多錯誤的預算。
其中電商需要培養鐵粉當作目標,再進行各種能達成目標的策略。例如:目標是希望粉絲能記住版面風格,那麼要讓粉絲記住風格之前,先決定什麼樣的設計最能代表企業。決定風格之後,可以在社群放上版面風格的元素,封面圖片、貼文、限時動態都使用同樣的版型,也可直接發布設計理念、小故事,加強印象。
以訊息交流方式培養共鳴感
經營電商務必要跟粉絲有互動,目前社群平台針對訊息交流的功能,一直不斷做各種使用者體驗最佳化的設計,顯示訊息交流在社群上占有一定的重要性。而品牌和受眾之間溝通最直覺的方式就是訊息往來,在受眾主動私訊的過程中,多花點時間了解對方及對於某些話題的看法,以訊息交流的方式培養共鳴感。所以回覆訊息是抓住受眾的心最好的方式,讓被回覆者有受到重視和被看見的感覺,回覆需求能增加更多的互動和持續觀看品牌內容的機會。
提醒企業主,不要使用互動式誘餌來增加互動,像是貼文標記分享抽獎等模式,甚至會讓社群被警告及註記,曝光度會一落千丈,而且使用誘餌吸引來的粉絲,可能也不會是真正的粉絲,只是被獎品吸引,也許這樣的模式能讓粉專迅速被他人看見,但也會在抽獎風頭結束後又迅速沒落。
持續提供粉絲想看、有興趣好玩的內容,是讓受眾不斷回訪的關鍵之一,除了分析自己過去表現比較好的內容創作是哪些,實際深入粉絲的生活,了解在這麼多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是企業可以參考的靈感來源,同時也能和受眾一起成長,接續不同的社群變化。
其實對於社群圈粉、製作粉絲有共嗚的內容需有很完整的架構,社群從過去單向模式演化成互聯網,又進階為動態演算模式,希望以大數據及高階統計橫縱斷面運算,過濾出真正的使用者,並利用線性回歸互動原理,找出粉絲彼此串聯的路徑,企業除了單向商業模式外,必須藉由內容及生活情感讓消費者喜歡及互動,曝及度才能極大化,廣告成本才能降至最低,並達到最高的業績轉換率,所以社群電商是動態活的系統,經營者必須常保學習的心,去了解新的動態演算及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