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大老闆的心中,都渴望儘速超越競爭對手,逐步站穩第一名的位置;然而,這些大老闆的心底,何嘗不偷偷希望:在彼此競逐的過程中,能夠喚醒員工的鬥志,讓他們因此更具作戰能力,即便企業已坐上寶座,最好也樹立個假想敵,讓團隊在磨刀霍霍的練兵氣氛下,不敢大意,長久下來,企業的體質就會愈來愈堅實。
#@1@#有關這點,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一個故事,為企業的良性競爭下了註解。過去,聯合國的保育專家發現在非洲草原上,某種羚羊的數目非常稀少,為了避免瀕臨絕種的危險,這些專家們決定採取一些措施,以挽救減少中的稀有動物。專家發現,羚羊們日益減少是因為牠們的天敵—獅子,會跑來獵捕這些羚羊。為了要保育牠們,專家決定移走獅子,用麻醉槍將藥物注射進入一隻隻獅子的體內,在牠們熟睡時移到他處,等到獅子醒來,牠們已身處另一處草原了。十年後,保育專家追蹤羚羊的狀況發現:這些羚羊數目居然還在減少,而且減少速度比以前更快,很明顯地,羚羊的平均壽命降低了。他們探究原因,發現因缺乏獅子追趕牠們,造成羚羊們長期缺乏運動, 導致體弱多病,容易因病而死;也就是說,羚羊們因為失去競爭者,減少身體動能,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敏感性。移走獅子,居然對羚羊的生存是反效果的。郭台銘講的這個故事,說明了CEO應正面看待外部競爭,別小看這種戰戰兢兢的態度,它是維持高度作戰力的能量。而故事中的羚羊們之所以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更值得企業警惕:獅子在追逐羚羊的時候,只會抓一隻羚羊來吃,也就是跑最慢的那一隻;一旦獅子吃飽了,暫時就不會再去獵取其他的羚羊。天敵會先吃掉體弱多病的獵物,而獅子吃羚羊的例子,就是天然淘汰機制的最佳寫照。競爭絕對是好事,因為有了競爭者,市場會以自然淘汰的力量,讓公司放棄製造不被接受的產品,表面上是一種挫敗,但實質上卻讓公司只留下較優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經年累月去支撐不良品的生存。從這個故事中,可得到兩個啟示:一個具有遠見的CEO會為團隊尋找一個競爭者,甚至塑造一個競爭者,成為內部隨時警惕努力的動力,這是其一;另外,淘汰不具競爭力的產品線或是員工,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1@#十幾年前,台積電和聯電還勢均力敵時,我們常在報紙上看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彼此較勁的喊話,這些你來我往的話語,激得聯電員工發憤要更努力,台積電團隊也同仇敵愾,這種氣氛有助於雙方改善工作效率,彼此更爭氣。不只是對員工,這種公開挑戰的方式也在刺激大眾的注意力,畢竟,兩家公司互相競爭時,社會大眾也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到後來只要講到半導體廠商,就只談「晶圓雙雄」的擂台賽,甚至影響到職場新鮮人搶先到雙雄去應徵,而不會想到第三雄去上班。除了人才之外,晶圓雙雄也吸引許多資金、技術、供應商等,都會以它們為關切的標的。原來彼此是敵人,這些CEO在某種程度上居然激盪了彼此的員工,也擄獲大眾的注意力,我把它稱之為「大老闆們的隱性勾結」。除了晶圓雙雄之外,我認為6、7年前郭台銘大喊「電子五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雖說台灣具有競爭力的電子大廠很多,但是經他這麼一喊,排在第六、第七的廠商,就難以受到大眾的青睞,大部分媒體當然也只以五大廠作為觀察、討論的目標。
#@1@#競爭的氣氛,除了增添同仇敵愾的動力,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因為競爭可以刺激公司成為「學習性組織」。然而,有些大老闆卻摒棄這種刺激競爭的策略,也犧牲員工們的學習機會。舉例來說,很多公司只用自家的產品,我進入宏碁電腦服務時,公司只有一種電腦品牌,就是宏碁;還有,華航的主管或員工出公差坐飛機只搭華航,也是剝奪員工觀摩競爭者的機會。這種情形普遍存在各企業,反映了三種迷思:第一,公司有支出,自己賺有什麼不好;第二,不使用自家的產品或服務,表示對自己公司缺乏信心;第三,怕此舉傳出去:自己員工都不用自家產品或服務,憑什麼期待客戶來買公司的東西?但從競爭的角度來看,若是華航的員工從未坐過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飛機,怎麼會知道別人好在哪裡?若不清楚競爭者的產品和服務,就抓不到競爭者的優缺點,是自斷學習力的錯誤策略。除了只鍾情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還有另一點也會阻撓學習性組織,那就是組織文化。如果開會時,某個仁兄說競爭者有多厲害,相信馬上就被大家鄙視,老闆的臉色也會不太好看。大部分人都會掌別人巴掌、助自己威風,甚至在老闆面前爭相說著競爭者的糗事,以此君臣同樂。
#@1@#其實,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就是直接的競爭者;所以,要細心觀察競爭者在市場上又出了哪幾招;他們成功了,就要迅速剖析他們致勝的原因;失敗了,就要小心自己勿落入同樣陷阱。若所有組織的經驗,都必須自己親身經歷失敗經驗,才能學習到其中的精髓,這個成本和代價,也未免太高了;所以有競爭者願意比你先去嘗試,而你就能在旁做免費觀察員,這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只可惜,絕大多數的人沒有這樣的心胸。坦白說,大部分企業老闆多少有些自戀狂,這股偏執推動他所堅信的某種理念,因為創業的漫漫過程中,必須長期忍受外界的否定,所以既要堅信自我,又要認同競爭者的成功精神,這是很考驗人性,不容易做到的境界。然而,大老闆要超越自我,就得先認同競爭的本質,可挹注公司的成長;放棄安逸與過度自戀,就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