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週的專欄,八月的營收資訊正好公布完畢,投資朋友可以注意哪些股票的營收創下新高,並搭配上週及本週的專欄,你會發現這些觀點都可以被驗證,原來並非營收創新高的股票就會一路噴出,營收不佳的股票也可能成為飆股。
本週我們幫大家解決兩個常見的問題,第一個問題關於殖利率,第二個問題關於選股,下面就讓我們仔細討論這兩個問題。
殖利率越高越好?
殖利率是一種報酬率的概念,最一開始是表達「完整持有債券一年」的報酬率,套用在股票上,通常則是表達股利的高低。
很多投資朋友偏好高殖利率的股票,認為殖利率越高越好,因為每年可以拿回來的配息越多,其實這樣的觀念是有偏誤的,原因在於「配息」這件事情是一個「左手換右手」的過程,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公司配一塊錢給投資人,股價就少一塊錢,到頭來損益其實根本沒有變動。
我們再看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如果有一間公司非常大方,老闆可能很愛投資人,董事會決議把公司「所有」現金都拿出來配息,一塊錢的營運資金都不留,請問你敢買這間公司嗎?這樣的公司還能經營下去嗎?
除了左手換右手的問題以外,還有「越換越少」的狀況可能發生,因為覬覦股利的並不是只有投資人,還有「政府」。你拿到的股利其實是有可能被課稅的,雖然在兩稅合一後避免了重複課稅的問題,但仍有可能需要繳稅。
假如A公司發十塊錢股利,實際上到你口袋的可能剩下八塊錢,股價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你還倒虧二塊錢,這也是為何在除權息旺季時,會有大戶「棄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不想被政府課稅,因此殖利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如何從財報選出飆股
財報基本上每季公布一次,跟每秒鐘都在跳動的交易資料比起來,頻率真的很低,加上財報裡面很多報表,包含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收入表,還有許多的附註、業外收益、轉投資等等細節要去注意,所以許多投資朋友並不喜歡利用財報來做投資。
但實際上財報所能提供的資訊比想像中還要多很多,畢竟我們沒有直接參與一間公司的營運,少數能夠知道公司到底在幹什麼的資訊來源就是財報,巴菲特這麼愛看財報一定有他的道理。
許多投資朋友會說自己都有在看財報,但其實不外乎就是看一下EPS,再更好一點會去看毛利率、營利率、淨利率等財務指標,但其實分析師真的要認真看財報時,還必須去研究一間企業的營收結構、成本結構,去對照財務指標以後,推敲公司在營運上是否有亮點或是隱憂。
回到我們這篇文章的核心觀念,【股價反應未來】,市場上所謂的「財報很差」指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更白話來講就是EPS不好、淨利率下降,不過危機就是轉機,許多過去很爛的公司,在成為飆股之前,財報就有透露出端倪。
再以陽明為例,攤開陽明的財報,其實從二○二○年第三季開始,我們可以發現他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連續兩季上升,利用杜邦分析(DuPont Analysis)進行拆解,可以發現公司的槓桿比率(總資產÷股東權益)並沒有大幅上升,因此陽明的營運是實打實的成長。
所以要從財報裡挑出飆股並不難,就是往「成長空間大」的方向去找,道理很簡單:從後段班挑出進步空間大的比較容易?還是從資優生挑出進步空間大的比較容易呢?
想知道更多財經資訊及產業分析,歡迎投資朋友加入我的群組,在Line上搜尋【@920lttev】以及Telegram上搜尋【money17168】,我都會提供最新的分析師觀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