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友人生病,我常以一句玩笑話激勵他們:要活得好,活得久;到了生命的黃昏時刻,大家才能圍著小圓桌,泡壺老人茶,一邊剝著花生,一邊品嚐茶香,啜飲一口後開始論斷是非、臧否人事;這時,你說了算,因為,能挺身反駁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我懷疑,歷史真是這麼來的。歷史真相,何以如此難考?正因為它的記憶功能出了問題。撇開等而下之、惡意竄改事實者不論,單單以主觀立場出發,選擇性的疏漏、遺忘,就足以癱瘓歷史的記憶功能。所以,文字、影像……,這些工具都嘗試記錄事實;只不過,持平而論,它更多的成分是表彰自我主張;也因此,前述雖是戲言,卻也反映了部分真實。嚴格說來,歷史很難還原真相;那麼,可信的是什麼?只有當下。於是,當下的存在,才真實;當下的擁有,才實際;所謂歷史新高,永遠等著被超越;曾經的擁有,最後,也可能落入破碎的記憶裡。
#@1@#看看中國吧。在中國,歷史的記憶功能也漸漸消退中;取而代之的正是當下的實景。於是,藍衣布鞋已被Chanel、Gucci、LV……取代;單車一擁而出的景象,也早已不復見,換來的是豪華房車一輛緊跟著一輛;胡同風情,更是沒入林立的高樓之中。由資深記者鄭國強策畫執行的本期《理財周刊》封面主題:「狂賺中國」,談的正是中國的當下。現在,帶給所有中國人希望的是:即將成為經濟強權的此情此景。我好奇,13億人口除了死命地賺錢,準備富起來之外,記憶匣內,還有什麼歷史,令他們依戀?13億,看在不同人眼裡,具有不同的意涵。它,對社會學家來說,是一個人口數字;乘上數倍,便是吸引企業家的巨大商機;那麼,投資人觀察什麼呢?該看企業因它大舉提升獲利後,創造出如何驚人的投資價值。這一期封面,我們將內容區分為「食」、「衣」、「住」、「行」、「玩」等子篇,從中國人快速翻轉的日常生活樣貌,在中概、H股、港股、基金、房地產等不同的投資市場中,為讀者找出值得鎖定的標的。外資賣,投信法人買;看來,市場上這兩股勢力,具有相抗衡的實力。追蹤外資動向,向來是我們研究部著力的重點;但是,對投資人而言,投信法人的進出,也是挑好股的重要指標。資深研究員柴煥欣在本期智庫內,為投資人嚴選出30檔投信法人大舉買進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