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影集「魷魚遊戲」火熱,NFT也跟上風潮。日前在全球最大NFT買賣平台OpenSea上,就有人創造出近二千個相關的NFT。
NFT(Non-Fungible Token),中文翻譯成非同質化代幣,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等特點,也稱為不可替代代幣。
今(2021)年八月時,NBA球星柯瑞把自己的推特頭像換成一個猴子的形象,他的球迷們也跟隨他的腳步更換頭像。當時在探討區塊鏈的ClubHouse裡的講者跟聽眾們也都換上了猿猴的頭像,我就覺得好奇,也覺得有趣,經查才知這個頭像是柯瑞用五十五個以太幣(當時約十八萬美元)買下的NFT數位頭像,來自於NFT社群「無聊猿俱樂部」(Bored Ape Kennel Club,簡稱BAYC)。BAYC的作品是以猿猴為主題,共出品一萬個不同的NFT猿猴作品,這些猿猴不管在服裝、頭飾、毛皮,還是面部表情,都有著不同的特徵,並且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
台灣NFT作品、交易平台興起
如果覺得這還跟你很遙遠,從電影來看,十月九日,亞洲電影第一個NFT作品─導演王家衛創作的NFT「花樣年華─一剎那」,在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晚拍中,拍出台幣一五三○萬元的高價。
台灣歌手周興哲今年三月在IG宣告發行第一款NFT音樂作品《+E1》,四月就以13.32以太幣(當時約二.三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台灣職籃也發行亞洲首款NFT「攻城獅傳奇」數位球員卡牌,其中「高國豪經典拉竿限量卡」當天秒殺,一周內價值翻倍,甚至有粉絲喊價單張球員卡為0.38顆以太幣,約為新台幣二萬元。
看準NFT的發展,台灣奧丁丁集團日前推出B2B2C NFT交易平台,鎖定娛樂、創作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領域,與台灣各界藝術家合作,推出獨家限量NFT產品。
像奧丁丁這樣的交易平台,在台灣還有由KKBOX集團創新實驗室成立的音樂數位收藏平台OURSONG,將區塊鏈與數位音樂收藏結合,標榜創作者可透過手機在三分鐘內製作與發行NFT,消費者能夠透過刷卡或加密貨幣在手機交易創作者的NFT。
另有Fansi透過NFT讓具有粉絲基礎的歌手或音樂人,能夠透過販售音樂NFT商品獲得營運資金,粉絲也能參與音樂創作者的成長。
虛擬環境趨勢已形成
發展至今,NFT的未來無可限量,它可以是跟比特幣一樣標準化的商品,可以跨國流通、屬於全球的新興虛擬代幣,成為金融商品。但跟加密貨幣相比,NFT又具收藏性,更個人化,可以想成是私募商品,為了特定人士,例如運動員、藝術家等等量身定做。
NFT在全球交易量增加,國外已經如火如荼,台灣也正在興起之中,NFT市集平台目前在台約有近十家,採競標性質交易,未來是否有機會在交易所流通,例如台灣較具知名度且有KYC跟接法幣的三家加密貨幣交易所,是否有機會也能交易NFT?或是讓NFT證券化?很多的可能性將讓市場更加活絡。
預期未來虛擬環境會有很多活動、商品、物品推出,由種種跡象看起來,趨勢已經形成,就看大家如何創新,把NFT在台灣建立起來。
從政策上來看,目前看到最有關連的是證券交易法下的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證券型代幣)管理規範,確認了STO是有價證券。這也代表著虛擬貨幣進入了資本市場,就可以從發行市場、交易市場的狀況來觀察分析未來發展。
過去我們探討過台灣證券業發行跟交易市場失衡的情況,希冀在NFT發展時得以更加健全,開啟台灣金融科技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