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產業,人才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如今看來,半導體產業與面板光電產業是台灣經濟的兩大支柱;但在10年前,半導體與面板產業的聲勢差距卻不小,多數的優秀學子,一畢業就被吸引到當時最主流的產業,也就是半導體領域,使得當時不少面板業者大嘆「人才難尋」。不過,10年河東,10年河西,隨著台灣光電產業鏈越趨完整,產業能見度也明朗後,越來越多人看好光電產業的發展,現在反而開始聽到半導體業者抱怨人才難找的聲音了。
#@1@#「人才流動」這個現象背後,伴隨的是「產業輪動」的意涵。舉個例子,每年的大學聯考,科系的志願排名總是格外受到注意;但事實上,志願排名與產業需求的連動性卻較少受人注意。就像電機系雖然至今依舊是理工組的第一志願,但過去冷門的物理系、化學系,這幾年的排名卻已經慢慢往上爬,為什麼?因為產業有這方面人才的需求,需求帶動了排名的提升。那麼,又是哪些產業有如此龐大且持續的需求?正是光電業。因為,與半導體產業相比,光電產業所需要的人才範圍更廣泛,舉凡物理、化學、化工、材料、機械、電子、電機科系,都涵蓋在其中。不只是人才需求領域廣,人才的發展空間也大。以往在半導體產業,很多機械系學生就只能負責管理機台,但在光電業,卻有可能一同參與研發、討論,其中所牽涉到的原因,在於半導體強調技術、品質,不斷化約的結果,就是每個環節都有其對應的單一技術,可是光電卻非如此,由於光電產品較半導體更為貼近消費者,使得光電產業必須從產品開發之初,就必須引入各領域的人才,共同商討,發揮創意,才能夠設計出消費者所樂意接受的產品。當然,人才願意投身光電產業,除了看好產業發展潛力、所學能否發揮之外,「有沒有往上爬的可能性」也有不少人在意。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比光電業早了20年,換句話說,半導體領域裡頭,各個重要的山頭,都已經被占據;相反的,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年輕、具活力的光電業,則還有許多空間,能讓有才能的人大展身手,不怕找不到好位置發揮。
#@1@#不過,隨著產業持續進展,對於人才的需求自然也與時並進。觀察台灣光電產業,在歷經這10年來的努力之下,的確已經吸引了不少優秀人才;不過,未來所需要的「光機電整合」人才,以及工業設計人才,卻仍舊相當缺乏,如何從現在開始,著手為5年、10年後的產業發展需求預作準備,需要妥善規畫。為什麼會需要光機電整合人才?由於光電人才所牽涉的專業極廣,特別是各種新能源,例如LED、太陽能、OLED的出現,除了讓照明與光學的取材與應用都更為寬廣之外,也牽涉到例如結合機械與電子兩項專業的「微機電」(MEMS),需要材料、化學基礎的「高分子化學」等等,由於以前台灣沒有這樣的環境,大家比較少注意到這方面專業人才的缺乏。但事實上,國外已經有不少學校都開設了光機電學程(Program),讓原本學機械的人才,有機會能更進一步研究微機電,而化工、化學人才則可以跨領域往高分子化學等方面繼續深造,而不見得一定得像過去那樣,畢業後都只能到台塑集團發展。
#@1@#另一方面,光電產業雖然有一部分是屬於元件產品,但跟半導體不同的是,光電業中,仍有一大部分的產品是屬於終端產品,是消費者能夠直接接觸、體驗的。舉個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面板」已經越來越隨處可見,就拿液晶顯示器來說,如今已經很少家用電腦是搭配厚重的CRT螢幕了,輕薄又不占空間的LCD螢幕已成主流,而當消費者購置LCD螢幕時,由於技術的提升與成本的降低,使得價格差異、螢幕品質(有無亮點)的重要性,已經不如LCD螢幕剛問世時那麼受到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外觀、質感的偏好。這正是為何光電產業遠比半導體業更需要工業設計、創意、美學人才的原因。以鄰近的面板重鎮韓國為例,韓國也曾經面臨工業設計人才不足的困境,而當時韓國的做法,是一方面委託歐洲進行產品設計,另一方面則利用這段時間,派人赴國外取經,不論是進修深造,或是與歐洲當地業者合作,慢慢地培養出自身的設計人才,再將國外的做法帶回國內。同樣的,備受看好的LED,最鋪天蓋地的應用也是在「照明」上,由於LED的特性,非常適合運用在戶外景觀照明,當然,景觀照明也絕對不是只放幾盞LED燈就了事,而是需要結合建築、景觀設計、照明技術的專業,才能夠搭配出完美的戶外照明成果。必須要強調的是,當科技業的本質,從原本的製造業,轉而添加越來越多的服務業思維後,對於創意、美學的人才需求也跟著提高,唯有如此,才能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
#@1@#當然,出國深造的人數逐年降低,是長期以來不斷受到探討的議題,光電人才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從前的大學畢業生,有80%到90%的人會出國拿學位,現在大約只剩下10%到20%的畢業生會選擇出國,人才斷層的問題嚴重。台灣光電產業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早年出國留學、將國外先進技術帶回台灣的業界前輩,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這些人帶頭,不論是面板、LED還是太陽能,都不可能發展成如此蓬勃的產業。因此,我們非常鼓勵年輕一代能出國深造,從自己本身的興趣、專長出發,未來將成為台灣光電產業下一階段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