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銀行正透過併購,利用台灣金融人才,準備輕取中國市場;而台灣金融業者只能坐困愁城,或忙著輔選,藉此保住官位。為因應中國大陸崛起,外商銀行包括英商渣打銀行、美商花旗銀行、荷商荷蘭銀行等,紛紛以併購台灣金融業為跳板,為進軍中國大陸金融市場作準備。反觀台灣的大型金融機構,在明年總統大選之前,辦餐會的辦餐會、辦座談的辦座談,名為「回饋客戶」,實則為特定候選人輔選。金融機構儼然已被政治綁架,在此情況下,何來國際競爭力可言?
#@1@#世界是平的,尤其是資金無國界,台灣的金融業面臨香港、新加坡,乃至於中國大陸金融業的競爭,在政策不開放赴大陸投資的情況下,台灣的金融優勢正一點一滴流失中。近年,外商銀行在台灣大肆併購,利用台灣金融業的人才、台商客戶,輕取中國市場;而台灣的金融業,在兩岸金融陷入僵局的情況下,只能坐困愁城。在渣打銀行成功迎娶竹商銀之後,花旗銀行也在12月1日正式合併華僑銀行。花旗這次花了新台幣138億元吃下僑銀,在台分行數和員工數分別增加55家與2,100人,為了穩定軍心,原屬於僑銀的分行,所有分行經理目前全部留任。12月3日上午9點不到,在台北市襄陽路華僑銀行總行,原本藍色的招牌已卸下,換上花旗全球通用的嶄新招牌,華僑銀行正式走入歷史。
#@1@#同一天,場景轉到立法院,立法院財委會邀請財政部長何志欽率公股行庫董事長、總經理,報告選前辦餐會、變相輔選事宜,在野黨立委輪番上台砲轟。合庫董事長兼銀行公會理事長許德南答詢時表示,感恩餐會主要針對優良客戶,現在銀行競爭激烈,要辦餐會,跟客戶聯絡感情,業績才會好。立委問,為何選前才辦?許德南卻反問:「難道選舉時,就不能推廣業務?」對照於外銀著眼於全球布局,視台灣為重要的跳板,現階段正加強操演、整軍待發,一旦兩岸金融政策開放,即可揮軍西向。而台灣的金融機構,體質不佳者,等著被併;規模大者,高層忙著在選前大力輔選,以保官位。事實上,以台灣的市場規模,實在沒有區域銀行的發展空間,隨著外銀併購腳步的加快,加上金控版圖持續擴大,可以預見,明年的金融市場將出現強者恆強、金控與外銀爭霸的局面,競爭會加劇。若大陸市場仍未開放,將誠如一位金控高層所言:銀行業已成為狗咬狗的市場,削價競爭的情況將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