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Phone推出後,其市場熱潮引起了人們開始注意到觸控面板──這個多年來廠商已辛苦耕耘且混沌不明的產業,終於開始看到成果。可以預見的是,小尺寸觸控面板將形成紅海市場,但未來不僅是價格戰而已,技術的規畫扮演重要角色,若欲了解觸控面板未來發展軌跡,我們可從人機介面的演化談起。
#@1@#所謂的人機介面,大致上可解釋為人類輸入資訊給電腦的媒介,最早,我們的電視機還使用機械式按鈕、旋轉盤;到了電腦時代,鍵盤、滑鼠等取而代之。如今,進入觸控螢幕世代,如日常生活中的提款機、當紅的iPhone、SmartPhone等;下一階段,將朝生物辨識──語音辨識、動作捕捉技術等的商品化邁進。目前的主流觸控面板技術,按成本由低至高順序排列,可分電阻式、電容式、超音波式、電磁式及紅外線式等,而其應用面積大小也不盡相同,最大面積可達50吋的是超音波式技術,其次是40吋上限的紅外線式、30吋上限的電容式(iPhone採用)、上限在20吋的電磁式,最小的是12吋的電阻式,宏達電TOUCH手機即採電阻式。在透光率的比較上,除了電阻式在70%至90%以外,其餘都有90%以上,其中以紅外線式的98%最高。至於觸控媒介,除了電磁式有專用筆,電容式只能用手指(無戴手套)觸控外,其餘3種皆可用手指或筆進行觸控。觸控功能發揮的環境也各有不同,現在最常見的是手機、PDA、電子辭典、掌上型遊戲機、股票機等可攜式電子設備,再來是辦公室中常見的螢幕控制的影印機、電子白板;銀行的ATM自動櫃員機、旅遊資訊站;家庭中的家電如烤箱、電鍋。將來還能見到在醫療電子設備的應用,如門診掛號、手術台控制、醫療追蹤,以及最具專業需求的工業用需求如遠端/中央監控系統、工廠自動化控制系統、工作站作業系統、管理資訊系統等,都是未來新的應用範圍。目前可見數量較龐大的需求商品,有車用導航需求、平板電腦(Tablet PC)、工業、金融市場需求、零售功能、教育娛樂產業等。
#@1@#按照富士總研所估計,需求最大的育教娛樂產業,包含遊戲、博弈、教育市場在內,在今年對觸控面板需求約超過800萬片,但是在2010年,市場需求將超過1400萬片,和此需求規模不相上下的,就是零售功能需求,例如東京街頭的自動售票機、販賣機等。還有車用衛星導航也是不能忽視的大量需求,歐洲、美國地區消費者都有使用衛星導航的習慣,而中東、中國地區需求比想像中來得少。縱使如此,衛星導航設備仍有升級配備觸控面板的需求,初步估計今年約800~900萬片,3年後將有1000萬片的需求。此外,隨著今年英特爾(intel)推出UMPC後,使得電阻式觸碰技術發展成長,而整體平板電腦 (Tablet PC)對觸控面板需求估計自今年的160萬片成長到2010年的800萬片上下。
#@1@#從產值來看,2006年全球有25.3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835億元),今年估計有27.55億美元,小幅成長9%,但由於兩年來小面板需求強勁,引起更多廠商加入,使得成長率開始持平,2009年後成長率低於9%,至2010年成長率可能剩下7.5%,屆時全球需求估計不再是小尺寸觸控面板主導,而要靠大尺寸面板帶動。若對中大尺寸觸控面板尚無概念,可注意微軟已經發表的Surface Computer,其口號為「桌子即是電腦,電腦亦是桌子」。使用者不需藉由任何滑鼠、鍵盤,僅靠手指觸碰,即可輕易操作螢幕裡的物件,由於具有多點觸碰功能(multi-touch),因此更能人機互動,外型就像個咖啡桌一般。而HP不讓iPhone專美於前,已發表觸碰型螢幕的桌上型電腦PC,由此可預見,未來必將有更多品牌推出相關產品,預計2008年將是PC導入觸控螢幕大成長的一年,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價格與商品化。以三菱最近推出的產品為例,一片就要1萬美元。從更高的層次比較,綜合衡量中小尺寸與中大尺寸未來前景,要從產量、利潤、競爭力與生存力4個面向,去觀察分析。在產量上,中小尺寸遵循過去筆記型電腦、PC產業思維模式,去生產大量、低毛利產品;反之,中大尺寸則是面對少量多樣的多元需求市場。產量會影響到利潤,中小尺寸的技術障礙較低,後進投入者多,將壓縮獲利空間;中大尺寸因為產品間差異化大,競爭者少,所以利潤空間較大。
#@1@#技術門檻較低的中小尺寸廠商,繼續扮演低廉的代工角色,無法掌握上游的原料與新技術。大尺寸的技術多元化,進入門檻高,廠商有機會引進策略夥伴以促進市場全球化。最關鍵的生存力比較上,中小尺寸市場空間將局限於亞太地區的組裝廠市場,不利全球化,而中大尺寸藉由引進策略夥伴,較容易取得全球市場的訂單,生存空間大很多。最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一家手機廠商的廣告用語,意在強調其產品應用科技原理,並考量感性的人性因素所設計開發,這也是觸控面板技術的驅力所在,更人性化的觸控面板無可避免的成為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1@#回顧1980年代,日本政府力推「輕、薄、短、小」的產品目標,使得日本廠商在全球資訊廠商中獨領風騷;到了1990年代,「All-in-One」產品設計大肆流行。至21世紀的今天,正式走入「後PC時代」,人機介面不再像以往圍繞在CPU、IC、軟體程式所界定的硬體:一個螢幕加上一個鍵盤。現在,由iPhone熱賣顯示,更人性化的人機介面成為克服消費者與產品間鴻溝的新秘方,也將是所有消費電子廠商必須順應潮流的大趨勢,而台灣的廠商是有機會居於領先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