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打炒房聲浪中,全台房價卻節節攀升,令所有部會官員坐立難安,中央銀行從去(2021)年初幾乎每季一次加重限貸措施,限貸政策一波波不手軟,可謂進入限貸4.0的地步,立委諸公針對楊金龍總裁的質詢已逼無可逼,房價卻依舊居高不下。最近,金管會也出手祭出新規,宣布拉高全體銀行不動產授信風險權數,調高貸款項目包括法人房貸、自然人第三戶房貸、購地、餘屋及工業區閒置土地貸款等五大項,調整後權數拉高至50~200%之間,將適用於新貸、舊案續貸以及轉貸案,但不會溯及既往。
打炒房逆勢防堵 導致各部會政策紛紛失靈
財政部在去年七月房地合一稅2.0推出後效益有限下,接著承受反對黨主張加重囤房稅的壓力下,開始通令各級縣市應儘速落實現有多戶囤房稅機制,但在房市主升段期間加重稅制只會造成市場轉嫁的反效,唯一好處就是政府稅收大幅增加。
內政部是房市控管的最主要機構,在去年七月與房地合一2.0同時推出實價登錄2.0,將紅單納管、轉售納入房地合一2.0課稅範圍,雖然方向正確,針對預售短線炒作制定規範,但稽核執行力不足,以致短線炒作仍然橫行。因此,內政部於去年十二月通過五項修正草案:
1.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
2.嚴懲炒作最高處三年徒刑或併科5,000萬罰金。
3.預售屋解約須30日內申報登錄。
4.管制私法人購屋將採許可制並於五年內不得移轉。
5.建立檢舉獎金機制。
這五項機制堪稱內政部打炒房的3.0政策,尚待立法院審查通過,期望有效防杜住宅炒作,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勝兵先勝,不打死仗 打炒房政策才不致走入死胡同
綜觀各部會打炒房打紅了眼,房價上漲趨勢不變下,眼看地方選舉將至,為了選情考量,不得不持續加重打房力道,筆者在此針對各部會打炒房的政策,分別提出政策上的失靈之處,期待政府部門避免打炒房走入全面打房的迷思。
一、中央銀行限貸措施的迷思~疏解資金洪流才是正道:此波房價推升力道,資金氾濫是其中因素之一,限貸只是防堵政策,資金洪流不疏解,缺乏多元化投資環境,選擇性限貸只會造成資金到處流竄,縱使小咖退場,口袋深的大咖越是漁翁得利。何況央行四次限貸幾乎大都衝著成屋市場而來,只有少數政策針對購地限貸,而偏偏此波成屋市場幾乎都是剛性需求,央行打炒房顯然未能命中靶心。
二、金管會提高風險權數的迷思~只會增加銀行爛頭寸:風險權數調高其實就是銀行資本適足率調升,權數越高,就會收縮銀行放貸資金。問題是銀行的爛頭寸如何消化,加上近日央行升息一碼,銀行資金勢必回收更多,也可能抵消部分風險權數的增加,對打炒房的壓抑效果其實相當有限。
三、財政部房地合一稅2.0的迷思~造成漲時助漲的反效:財政部公布最新房地合一稅收,今年一月達21.9億,續創同期新高。和去年一月相比,全國稅額增加逾兩倍。問題是政府樂得稅收大幅增加,而房價年漲幅也高達約11%,漲時助漲的道理,政府反效的推力已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四、內政部擬修法提出五大緊箍咒的迷思~打炒房不是沒法可管,而是有法難管:打炒房針對預售短線炒作的確方向正確,無可厚非,但現行法令已足夠遏止炒作行為,若現行法令放縱不管,再多法令修改都將無效,執行力不夠才是重點。
五大打炒房修法,立意良善,除了檢舉制度可行,其餘實務上問題重重,「禁止轉售」可謂「因噎廢食」、「刑法伺候」等同「亂世重典」…。其實預售炒作問題,根本不必再行修法,現行課稅與罰則已足以令短線投資市場收斂,稽核人力不足之處只要加上檢舉制度,就能迎刃化解執行力不足的問題。若政府放縱有法不管,執行力不足,再增加多少法令,不但徒勞無益,且必扭曲市場,造成更多後遺症,不可不慎!
最後,筆者認為高房價是果,不是因,炒房的原兇是炒地,麵粉放縱炒作,卻拚命猛打麵包?房價高漲,政府卻帶頭趁勢大標土地,地價屢創新高,再談打炒房,實在是一大諷刺。
建議政府打炒房政策應著重系統分析中的根本解,而不是短線防堵的症狀解,才能真正健全房市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