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在美國紐約攻讀財務MBA學位時,一日課後,看到我「商用電腦」那堂課的印度籍教授,入神的看著看板上的電腦銷售廣告,當時半工半讀經營電腦小生意的我,即刻趨前介紹我的PC clone商品,可以超便宜的價格將當時引領風騷的PC-386桌上型電腦賣給他,表情狀似驚訝但略帶微笑的這位兼職教授,當時的反應是遞給我他的名片,要我去訪他。
#@1@#我周末興匆匆驅車60餘英里(約100公里),來到印度教授提供的地址,在小鎮上唯一一條大路的一間大MALL裡的超大店家,銷售盡是IBM、COMPAQ等知名的品牌電腦,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欣賞我的膽識,想邀我擔任銷售專才。當天他交代其子,及一位猶太籍銷售工程師與我外出便餐,言談間,討論誰是世上最難搞定的生意人?結論是世上最聰明、最有生意頭腦的3個人種─我們面面相覷,原來中國人、印度人、猶太人3種生意人才,都聚集在這裡了。從歷史的演進來看,17世紀前,人類靠勞動力謀生活,也就是所謂的農業社會,經濟實力取決於人之多寡;18、19世紀,人類發明機器,取代勞力,工業革命之後,船堅砲利之厚實與否,決定國力大小;到了20世紀,科技與資訊快速發展,將有限資源轉換成最大經濟動力;但是進入21世紀,風水輪迴,人與天然資源的蘊藏,又將是一國興衰、強弱的重要指標。一國人口數多,能夠創造「需求」,拉升經濟;然而,人口大國倘若沒有充沛的勞動力,在均衡議題上去創造「供給」,則國力將必失衡,非但無法提升競爭力,反倒有可能吃垮國家,成為所謂的「貧窮大國」。數十年前,人口數分別高達13億及9億的中國及印度2國,就是最好的例子。曾幾何時,中印兩國已搖身一變,由經濟弱國成為經濟高度成長的「金磚」大國,吸引著全球投資人的目光。究其原因,「人力」的展現為主要推動力。在國家提供適當「勞動力」發揮管道的配套政策,經濟改革開放後,極力引進外資,並提供全球投資設廠的各項管道,使其廉價勞動力的運用,發揮到極致。「人力」的展現,加諸國際資本的大量投入,創造無窮「供給」,一國不強也富。
#@1@#2003年10月1日的《高盛99號公報》,昭告世人,未來中國將超越美國,主導全球經濟,成為世界新經濟重心;而全球第一的人口數,誠為其重要利基。但令人憂心的是,人口結構,主宰「人力」之多寡;中國曾恐慌於人口之大量增長,而實施一胎化政策,數十年後的今日,「少子化」正催促著高齡社會的加快到來;反觀印度,35歲以下的勞動力人口占全國人口70%,勢將以勞動「人力」稱雄。數十年後,世局誰領風騷,仍是未知數。充沛的人力,創造供給,推升國家經濟實力。但是,一國競爭力之提升,「人才」之專業發揮,為關鍵之鑰。因此,一個國家,想要領航國際,除了足夠的人力資源之外,「人才」之吸納、培育及養成,實為重要。近些年來,中國不斷向海外專才招手,鼓勵「海歸派」菁英回國參與建設,此種正視海外專才對國家未來發展所將可能產生的正面意義,將能克服人口結構的差異,成為未來領航國際的主要勝出利基。
#@1@#「人才」決定國力之興衰,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另一個令人深省的例子,可以美國及法國的移民政策來作說明。比諸法國「低階」勞動人士的引進移民政策,美國一向只歡迎「高階」人才的加入,自太空科學家至財經專才,人才允用為首的美國,能於20世紀霸傲全球,不無其深刻道理。生醫技術的不斷提高,人的壽命持續延年,對相對的出生率逐年大幅下降的台灣而言,「生得少、活得久」將成為台灣日後永續發展的極大隱憂,相較於1976年43萬新生兒;到2007年,已劇降至20萬出頭。15歲以下的少年人口、15至65歲間的工作人口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之比值,自1976年的35:62:3,到2007年逼近17:72:11,若再以目前降至1.18%的極低出生率去預估,40年後的台灣,在老化速度世界之冠下,將出現8:57:35的恐怖高齡老化指標。可以想見,數十年後的校園操場及公園綠地,將全是老年人口的健康運動園地,年輕學子的田徑球賽等,將不復多見。此高齡老化的現象,將造成國家財政的極大負擔,經濟成長的迅速衰竭。因此,在人口數下滑,人力指標無法提高之下,政府施政當務之急,莫過於人才的吸納、培育及養成了。現在不做,將來一定會後悔。觀諸全球財經趨勢,財經人才的培育及養成將左右政策方針,影響國家命脈興衰。回顧台灣經濟史,有沒有真正的財經人才呢?當然是有,曾出掌經濟、財政部的李國鼎在其「口述歷史」中提及:「台灣財經決策核心合計有43名最有影響力技術官僚,其中有10個人擔任財經首長,包括嚴家淦、尹仲容、楊繼曾、俞國華、俞鴻鈞、徐柏園、蔣夢麟、沈宗翰、孫運璿、王建……。」
#@1@#這些人,在台灣經濟起飛,奇蹟創造的發展過程中,皆曾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這裡我要特別將他們歸類於成就一國之專屬「人才」。這些專才憑著「傻瓜和傻勁,造就台灣奇蹟」,曾擔任經濟部政次、財政部常次的王昭明,就曾這樣評析。一個國家若缺乏財經人才,或有人才卻不為政府適才而用,都將對國家競爭力產生嚴重的傷害。島嶼小國,若要提升國家競爭力,造就人才,掘才而用,實為政策首要。回想在創造經濟奇蹟的當時代,執政者體認財經人才的重要,倡議人才培育政策,提撥經費讓王建等菁英赴美、英等先進國家取經,經過先進國家金融及外匯制度的洗禮,新思想、新見解、新抱負,為國家社會的後世打拚,終能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1@#台灣錢淹腳目,令全球刮目相看,並超越當時經濟實力尚強的菲律賓,也因台灣經濟實力快速增長,而有現今菲勞來台謀生的反轉現象。反觀當今政府施政,多以意識型態操弄民意,教育部至今猶在極力「去中、去蔣」,如此重要的人才培育單位,若失去應有的人才造就本質與功能,台灣未來去向將很明確─「台勞」將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新群體。財經人才的培育工作,一日不可忽略。財經人才的培訓,應自3方面著手:政府政策的規畫與推動;學校學理的深化與扎根;民間團體的配套與訓練。執政者若可積極推進財經人才的培育工作,例如由政府提出獎勵補助措施,加強教育訓練,將比把錢花在補助失業人口的救濟上來得有效。學校裡對財經學子的知識深刻扎根,再配以金融研訓院、證基會及保發中心等財團法人的證照及實務教育訓練的扎實,則優秀財經人才的產出將倍增。第7屆立委選舉正式落幕,在野黨獲大勝,曾經創造台灣經濟奇蹟,以財經專才見長的當今在野黨將有機會主導未來財經法案的方向,對國家未來發展,應有其正面意義。未來在國家、學校及社會訓練機制三管齊下,將造就更多實力派財經專才,則即使「人口」小國,「人力」薄弱,但「人才」充裕輩出,國家之命脈將可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