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至1996年在美國求學、工作並設立公司經營生意的那段期間,常會被美國人好奇的問到:「你由那裹來?」(Where are you come from?),這算是美國人見到黃種人最通常的好奇問候語。回答此問題,看似簡單,但它卻曾經困惑過我。最初,一時之間讓我難以做出正確的回覆,或許有部分台灣人士會以「我是中國人」(I am Chinese)直接表達,但本土意識型態強烈的台獨派人士可能並不接受這個字眼,他們會堅決肯定的回說「我是台灣人」(I am Taiwanese)。在台灣定位混沌不清的那個時候,兩者對台灣人士的定位,似乎都不是最佳的答案。困惑之際,靈機一動,我於是堅定的以「我是來自於台灣的中國人」(I am Chinese from Taiwan)作為回覆,這是屬於我的答案,覺得相當貼切,也適時表明我的立場。
#@1@#曾幾何時台灣存在了台獨、統一、獨台、愛台、護台、賣台的「雙重國格」爭議問題,這也是1996年民選總統後各黨派選舉口號的爭議主軸。如今,早期隨國民政府自大陸遷台的「純芋頭」正逐漸凋零,「新蕃薯」在強化本土意識的新版教育下逐漸成長,台灣人的本土意識認同愈來愈強烈。2008總統大選在即,「綠」黨競選總部外牆主打「台灣人民萬歲」的廣告標語,強烈表達著對台灣人對自我的肯定與信心。
#@1@#與自負、肯定與高傲之間,似乎存在著一些?昧不清的分野,生長在台灣的人民,應清楚明確自我定位,過份自信與肯定,恐將讓「民族意識」流於「狹隘」。當前國家定向、人民定位與民族認同是台灣人最根本的政治議題,「狹隘民族意識的分歧」造成了台灣內部族群與不同政治團體對國家定向、人民定位與民族認同上的極大紛爭,國人對台灣的國家定向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則台灣前途將陷入極度不確定的持續恐怖狀態,未來台灣將何去何從,值得國人共同省思。半個世紀以來存在「1個中國」,那是1個極權的中國,但在對岸卻有1個民主的台灣,所以台海現狀就是1個民主的台灣加1個極權的中國,兩者互不隸屬,各自獨立,嚴格說來,是2個各得主權的不同政體。統一、邦聯、台獨,以及1國2制、1邊1國---,都曾是主政者或是政治觀察家對未來台灣情勢發展所下的定義,其實台灣是藍綠光譜平均分布的特殊民族,一到選舉就會出現極藍極綠「打一架」、淺藍淺綠「吵一架」、不藍不綠「等一下」的奇異現象。對於未來台灣的情勢發展,各黨派各自不同調的意識言論,必得到部份心有戚戚焉的群眾支持,但卻必也遭致另一批群眾的撻伐叫罵。任何一位政治家或政客,在爭取他們極力拚鬥屬於他們意識型態的國家定向與人民定位之過程,都是相當辛苦,然而,至今仍無法在定位上達到最終共識,到底台灣人要如何定位呢?
#@1@#其實台灣是個孤島,在國際上政治地位仍然掛零,依靠的僅僅只是曾經創造的經濟奇蹟所厚植出強而有力的經濟實力,未來何去何從相當重要,定位上要多久要多長,都是值得重視的問題。1997年7月1日英國將香港歸還給中國,並成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模式不失為未來台灣的一個選項。台灣是個典型的海島型小型開放經濟體系,除非台灣島內有豐富的資源,或有創造更美好未來的發展利基,否則以我孤島之國,氣勢永遠難以壯大,經濟實力再強,也容易招致矮化。但我並也不反對台獨,畢竟生於斯、長於斯,一股濃濃的台灣故鄉情,愛台的心自然深厚。曾經對外國人說我是台灣人,沒聽過的會以為我來自泰國(Thailand ),因為英文發音很相近,為此還要特別說明是來自於偏處中國東南方的1個島嶼國家,當許多外國人仍然還是說不知道時,那種滋味用筆墨也無法形容,我想很多長期在國外的台灣人也都會有此感受,就好像中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小國家,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情況是一樣的道理。
#@1@#沒有人會反對台灣是華人一部分,屬於大中華民族,由於台灣與中國血統相同、語言相通、文化相繫,只因為海峽分隔,雙方在生活的習性與文化的塑成上,產生了一些差異。我以「台」生「台」長為榮,對於台獨我不反對,但統一我也不排斥,不過,政治紛擾多年至今,發現兩者似乎都不是最好的模式。在不破壞既有的政經運行,甚至在兩岸共生下創造治國綜效(synergy),我認為,1國2制不失為一項可取模式。1國2制並不等同於完全的統一,在不破壞兩岸現有政經運作模式下,建立並維護台灣人民既有的生活模式與幸福福祉。小金門與廈門咫尺相對,台灣曾經以民族、民權、民生所創造福利國模範省的成功利基,向中國表明我方立場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斗大字樣仍佇立於小金門岸頭;相反的,「1國2制、統一中國」的橘色字樣,在廈門路頭招牌高聳,對台統戰訴求,2006年末我赴廈門大學參訪當時,雙方咫尺之隔的如此強烈對比,給了我相當大的感受與震撼。1國2制的模式,允許2岸2種社會制度同時存在,互不強迫、威脅,甚至共生共榮,協力提升國際地位與形象,互創美麗家園遠景,讓我 2300餘萬人民荷包更富、生活更優。若真能實現1國2制,中國應充分了解處理台灣事務有別於香港、澳門的不同特點,實現1國2制,台灣成為特別行政區後,相較於香港與澳門,對台政策應更寬鬆,雙方建立共識,維持現狀,因為台灣人的幸福模式,不容被破壞,在互相融和扶持下,雙方才能實現共榮共存的柏拉圖理想大國。
#@1@#然而,兩岸談合何其容易?未來包括國旗、國號、國歌都是雙方必需重新慎思的重點,必須全盤修正,因為這3個重點代表著對外的形象與國格,並表徵著分隔數十年後的今日,兩岸人民不同的文化疏離及民族使命。如果要我們拿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去接受5星旗,台灣人都不會接受,好像生活在別人屋簷底下,要我們喊出中國人民共和國也做不到,因為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唱中國國歌也很難唱出感情,我們永遠覺得自己的國歌唱起來特別感到窩心。1國2制的談判要非常慎重,雙方適度的妥協與讓步有其必要,大方向上宜應參酌雙方色彩,例如:紅色底的新式國旗上的圖案同時融入兩岸精神等等。果真如此,則將來「來自台灣的中國人」將是走出自「大國」,而曾經勇創經濟奇蹟,且厚實高科技電子產業實力的優質人民,將享足雙重榮耀於一身。雖然我們有王建民,但這並不是永遠的,解決台灣人的定位問題,才是尋求台灣出路的永續之道。另外,談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有關「台灣人」的英譯表達。英文文學中,似乎將國家格局層級分野,西方大國多以an結尾,如:American、German...等;對東方國家則總以nese結尾,如:Taiwanese、Chinese、Japanese...等,此中似有低貶詆毀之意。因此我在想,未來或能以Taiwanan來作為台灣人的正確英譯,不但能突顯台灣人的尊貴,正也同時符合以台語發音的「台灣郎」。長期以來台灣處於妾身未明的狀態,根本沒有國際地位,台灣有沒有將來,國家的定向、人民的定位是問題關鍵,兩岸問題一定要解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而已,如何處理就看雙方領導人的智慧與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