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繳稅是國民義務之一,然而問題在於,政府不會幫國民算好今年該繳多少稅,因此每年的5月,該繳稅的台灣人都要打一場「稅負戰爭」;只是,國民多半是這場戰爭的輸家,常常多繳稅卻不自知,原因不是稅務單位狡詐、蠻橫,或故意設下陷阱,而是納稅義務人懶惰、無知。過去,多繳一些稅金給政府,不少納稅義務人不以為意,即使知道有節稅的方法與途徑,不是知易行難,就是充耳不聞,甚至將親友、同事好意提供的表格束之高閣。然而,今日萬物價格飛漲,受薪階級望漲興嘆,如果無法開源,就得節流,能少繳給政府多少稅,便是為自己荷包省下多少錢。「每年全台灣,因為夫妻間選錯報稅人而多繳給政府的稅,根據國稅局內部估算,大概在30億元到40億元新台幣,其他個人與企業多繳給政府的稅,數目就更龐大了!」中華民國個人財產規畫人員協會理事長羅友三指出,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中產階級家庭,必須從理財端開始從頭規畫,才能真正節到稅,至於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下的普通家庭,「以1家4口計算,大多都可以不用繳到稅!」
#@1@#「年收入100萬元以下的4口家庭,常以為不必繳到稅很不簡單,其實也沒那麼困難!」本身也是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專攻個人稅務的羅友三,用萬分惋惜的口吻說,其實極多夫妻在申報所得稅時,根本沒有靜下心來仔細計算,到底以先生為申報人、以太太為申報人、兩人分開計算但合併申報等3種報稅方式,哪一種需繳的稅金比較少,所以才多繳稅而毫不自知。羅友三解釋,一般家庭多繳稅的最主要原因,在於採用標準扣除額,而非一般扣除額,使自己繳稅的金額大增,包括許多根本毋需繳稅者。使用標準扣除額的動機無他,只是報稅比較「省時」、「簡單」,而採取一般扣除額必須列舉不少單據,讓不少納稅者覺得很「麻煩」。羅友三微笑地說:「即使再麻煩,所花的時間也不過1、2天,如果因此可省下上萬元以上的稅,你願不願意呢?」大多數納稅人被問到此問題,應該都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我願意!」然而,真的採取一般扣除額,就真的能做到,「台灣萬萬稅,但『稅』不到我」嗎?
#@1@#「如果4口之家採取標準扣除額報稅,那麼扣除額便是9萬2千元乘以4,只有36萬8千元。」羅友三接著計算,如果採取一般扣除額報稅,每個家庭成員都享有7萬6千元的扣除額,一家4口便是30萬4千元,加上自家住宅的貸款可享有的扣除額也是30萬元,每人每年還有2萬4千元的保險扣除額,「4個人便是9萬6千元,減掉這些扣除額後,很多家庭根本不用繳稅了!」「一般扣除額的格式,在國稅局的官方網站就可找到,不要連下載都懶惰!」羅友三對國人貪小失大的報稅習性,深感不可思議,「扣除掉上述額度,即使這家收入剛好是100萬元,那麼也只剩下29萬元的餘額要傷腦筋,想繼續節稅,相對簡單得多!」「現在氣候變化無常,小朋友容易生病,我每次帶兒女去看病,總不忘把收據收在固定的盒子內,1年下來,金額也不小。」羅友三表示,不管學費、健保費、捐贈給慈善單位與宗教組織的款項,都可以抵稅,把這些款項也列入扣除額,需要繳稅的家庭就更少了,「即使需要繳稅,數目也少之又少!問題在於,許多家庭把這些單據隨手亂丟,等到要報稅時,不是想找卻怎麼也找不到,就是只找到一小部分!」只是,胡亂使用單據,也會讓納稅人惹禍上身;羅友三特別提醒,單據是真是假,國稅局一查就知,千萬不要以身試法。前幾年,「市面上」流傳台北市某家知名廟宇的捐贈單據,金額皆是50萬元,不少人見獵心喜,高興地在報稅時列舉此單據。羅友三說:「後來由於這個單據數量多達數千張,驚動了國稅局,國稅局向這家廟宇查證捐款名單,這些使用假捐贈單據的人,都被抓個正著,結果偷雞不成反而蝕把米!」
#@1@#普羅家庭報稅不當,多繳的稅已相當可觀,羅友三更以自己處理過的個案,說明中產階級如不知避稅,多繳的稅數目之大,恐怕連自己都難以想像!「我有一個客戶,貸款5000萬元在台北縣三重市蓋了間廠房,以每月30萬元租給某家廠商,每年可收到360萬元租金。」羅友三表示,這個客戶原本採取標準扣除額來報稅,根據稅法,360萬元在報稅時可扣除43%的成本,但扣除後還剩205萬元之多,他以此金額繳了3年之久,完全不知道自己多繳了100多萬元的稅,「他知道後,嚇了一大跳。這些多繳的稅,後來我都幫他討回來了!」羅友三告訴這位客戶,應該採用一般扣除額報稅,首先將貸款的利息列為成本,如果貸款銀行的年利息為3%,1年便可報150萬元,再來將廠房的折舊也列為成本,「一般房子使用年限為35年,因此這間廠房1年可列舉100多萬元的折舊成本,加上地價稅、房屋稅也可抵稅,全部扣除之後,他1年要報稅的額度,只剩下40多萬元,所繳的稅金自然天差地遠。」
#@1@#「台灣中產階級最大的問題有二,一是稅務知識不足,而且沒有自覺;二是不願像歐美國家的中產階級般,透過會計師報稅。」羅友三點出,現在中產階級想要減稅,光靠列舉扣除單據根本不夠,必須從理財端開始做起,否則大費周章,省下的稅不過杯水車薪。而現在最流行的節稅方式,便是到海外置產或投資。「很多上市高科技廠商的工程師,拿到分配給他的股票後,總趁著股價高時賣出,然而手頭多出幾千萬現金,即使放在銀行裡做定存,每年利息很容易超過27萬元。」羅友三指出,納稅人在台灣的銀行利息每年只要超過27萬元,就要繳稅,但海外所得目前不用扣稅,即使從2009年起就需報稅,但基本扣除額高達600萬元新台幣,「因此很多中產階級將錢匯到海外,尤其是香港,只是,1年可以在海外賺到600萬元以上的人,可說鳳毛麟角!」羅友三笑著說,即使到香港存港幣定存,利息也超過3%,比留在台灣優厚,但除非存款數十億元,否則利息很難超過600萬元,更多台灣中產階級選擇在香港的證券公司開戶,投資中國的國企股、藍籌股,投資所得雖遠超過27萬元,但大多還不到600萬元,「如此一來,既可賺錢,又可節稅,如此做的人當然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