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距離衰退還有多遠?這個議題就像是歌劇魅影似的,潛伏在股民的內心深處,不想正視,卻又時不時的閃過腦海,提醒著股民,像是在說:「嘿嘿!別鬆懈得太早,說不定是一日反彈。」
是的,隨著時序進入到半年報公布期,美股的反彈越來越弱,從道瓊指數的K線圖可發現,半年線的扣抵值正好落在一月五日的36952歷史高點,之後將加速下移,因此從K線圖上可看到半年線下跌的角度改變為較向下傾斜,意思是隨著時間增加,33679點以上的套牢壓力越來越重,恰巧季線的扣抵值正好落在四月一日上海封城的34818點。
換言之,上半年這波修正將隨著半年報的利空測試,科技股將迎來「戴維斯雙殺」─即估值和每股淨利潤的下滑導致的股價暴跌。
歐盟能源危機持續
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的表現可以說是1932年以來最糟糕的上半年,高盛認為導致美股下跌有三個因素:(1)美國金融環境趨緊,(2)成本壓力持續,(3)營收增長放緩。
聯準會的升息進程才剛開始,距離3.8%的目標區至少還有一年,而且這一年期間通膨是更扎根?還是被制伏?都還有待觀察。不過確定的是歐盟的能源危機持續,普丁會把俄烏戰爭拖到冬天,同時也會對歐盟停止供應天然氣。
法國總統馬克龍告訴美國總統拜登,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的石油產能接近極限,已很難再增產,美國十一月的期中選舉前能夠把國際油價壓在每桶一百美元以下嗎?估計有難度。
最近市場對反彈行情樂觀的理由之一就是通膨將在下半年出現轉折,但是世界銀行行長表示,聯準會縮減資產負債表雖然有助於避免世界經濟衰退,但美國要讓通膨率降回到年增率2%的目標區,需要幾個月,甚至可能要兩年時間。可見得在天災(疫情)+人禍(地緣政治風險)交互影響,這場抗通膨戰遠比1970年代的三次石油危機來得更複雜難料。
未來美股利潤可能大幅下降
所以如果半年報落實了美國上市企業獲利開始下滑,那麼市場交易邏輯將從當前的通膨策略轉為經濟衰退交易,高盛認為我們可能會看到未來美股的利潤大幅下降。假設預期營收沒有變化,僅由於利潤率被壓縮就可能會降低明年股票每股收益中位數增速從正10%到0%,那麼標普500指數在年內有可能下探至3150點。
自195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下跌幅度至少達到15%的情形已有十七次,其中十一次股市觸底反彈是在聯準會再次轉向放鬆貨幣政策的時候。法國興業銀行警告:「如果聯準會沒能控制住物價,那麼美國的經濟將陷入猶如上世紀七○年代時的那種停滯性通膨情景,並且可能會推動標普500指數從目前的水準再度下跌33%至2525點。」
亞幣陷入貶值競賽迴圈
當前,美國正為歷史性的高通膨焦頭爛額,拜登甚至甩鍋給聯準會,為了壓制通膨聯準會不能容忍美元貶值,已暗示七月份將再次升息三碼。強勢鷹派的聯準會已經讓美元指數今年上漲9.43%,很自然帶動亞洲貨幣貶值,人民幣今年貶值5.4%,台幣貶值7.04%,韓元貶值9.27%,雖然看起來都算是合理的貶值範圍,但像日圓一口氣貶了18.09%,就給了其他亞幣繼續貶值的壓力。
由於亞洲各國的貿易結構相似,都具備出口導向的共同特徵,在日圓大幅貶值的背景下,同樣的產品,日本出口的產品比韓國的更便宜,而且品質更好,買家自然就會選擇日本貨。再加上油價今年漲超五成,亞洲各國的貿易收支很有可能由順差轉為逆差,例如南韓時隔十四年後出現貿易逆差,進一步導致韓元的貶值,於是亞幣陷入了貶值競賽的迴圈。
日本央行逆勢堅持貨幣寬鬆
目前,亞洲多國貨幣已跌至多年低點:菲律賓比索跌至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印度盧比上周跌至創紀錄低點,韓元六月二十二日創十三年新低。但亞幣貶值競賽不能加碼似的競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令亞洲各國央行吸取教訓,亞洲央行們正在動用其外匯儲備,以遏止本國貨幣持續貶值。
六月十七日,泰國的外匯儲備下滑至2214億美元,為兩年多來的最低水準。印尼的外匯儲備處於2020年十一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南韓和印度的外匯儲備處於一年多來的最低水準,馬來西亞的外匯儲備則出現了2015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儘管央媽們出手阻貶,但除非日本央行改變「寬鬆貨幣、擺脫通縮」的貨幣政策立場,否則日美利差不斷擴大,終將導致日圓大幅貶值,亞幣競貶趨勢就難停止。
四月份日本通膨率自2015年以來首次突破了央行2%的目標,但在工資成長無力的情況下,通膨並沒有扎根,日本央行希望結束多年來抵抗通縮的努力,因此逆勢堅持貨幣寬鬆政策。可是一旦日圓貶值至一美元兌換一五○日圓的水準,1997年時的亞洲金融危機將再次來臨。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半年截至六月二十九日為止外資賣超台股達9202.01億元,不難理解背後賣股的動機,以及預期賣股的趨勢還會繼續。
台股本益比還有下修空間
2015年下半年人民幣貶值5.8%,隔年續貶6.19%,當時引發台股加權指數在2015年第三季下跌12.25%,但是利空測底後走了三年的多頭。說穿了,股市的運作最終還是看籌碼的歸宿,籌碼換手成功後,利空測試只是提供另一次上車的機會。
台股每次觸底都少不了一個條件─融資斷頭,2015/8/24的融資維持率是135.88%,那波融資從2015/6/1-8/24共減少714.01億元,對照台股這波融資僅少了309億元,六月二十八日的融資維持率達149.51%,可以說,台股離觸底還有一段不算短的路要走,萬五應該不是底部。
特別是工業用電調漲15%,大出市場意料之外,這也暗示著台灣央行後續還有升息的空間,也就等於台股的本益比還有下修的空間。
醫療保健族群防禦性佳
面對這場百年來罕見的變局,投資人應該繼續關注盈利前景相對有信心的股票,包括現金流量充足的電信公司、穩定成長的台積電,以及醫療保健行業。
美股的醫療保健股在過去幾次經濟衰退中,每一次利潤都增加,屬於防禦型股票。而台灣的醫療水準雖算得上世界一流,但以往研發新藥成功的公司較少,難以形成族群齊漲的多頭氣勢,近期因媒體揭露藝人張鈞甯認購藥華藥私募256張、閉鎖三年,潛在獲利超過五千萬元,在台股低迷之際,生技新藥股受到矚目,一時間有個別產品線解盲或送件的生技股受到資金追捧,寶齡、北極星-KY、逸達、美時、保瑞等個股的走勢相對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