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墣產業研究所管理副所長也是亞研信息諮詢(拓墣上海子公司)總經理張光平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在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產能也在中國,以及將成為最大的汽車製造地也是中國。」這3項之「最」,造就了中國電子產業3強。 中國電子產業開始快速成長,雖然緊跟在台灣科技產業之後,但成長動能讓人不敢小覷;液晶電視(LCD TV)、太陽能(Solar Energy)、汽車電子(Automotive Electronic)在中國形成「科技黃金3強」,對於台灣產業來說,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而今年亞洲(廣州)平板顯示產業展覽會(Asia FPD 2008)於5月21日起連續3天展出,100家廠商、300餘個展位的展出規模,刷新中國華南區平面顯示器展覽會規模紀錄,凸顯LCD TV在中國正高速成長(圖1)。張光平認為,「這個展覽能夠吸引國內外廠商支持,針對的是中國3億戶家庭的消費力。」
#@1@#張光平表示:「2007年全中國LCD TV出貨量約800萬台,2008年估計有1300萬台,成長率達70%,目前在上海、北京,每10台電視中就有6~7台是LCD TV。」不過,1級城市成長漸緩,反而3、4級城市以下地區會慢慢地普及,成為下一個主戰場。「民眾消費多半以中國品牌為主,因為價格比起進口貨便宜很多,同樣尺寸LCD TV的價格,只有台灣這邊的6折,讓中國本土品牌市占率達2/3,剩下1/3則被SAMSUNG、SONY、飛利浦等國際品牌瓜分。」張光平表示,但是在次級都市,卻幾乎是中國品牌的天下,「台灣的LCD TV品牌,在中國存活的機率目前看來,還是相當低。」「但也並非沒有機會。」張光平說,材料成本占LCD TV成本7成以上,因此,大部分利潤被零組件廠商吃掉了,中國本身廠商也很頭痛,想做零組件也沒那麼容易,因為都被日本、韓國和台灣面板廠商占去先機。LCD TV後面最貴的是整個LCM (含背光板),因此台商可以在上游零組件發揮效益,利用液晶面板及電路設計上的優勢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藉由他們的需求來保證產能充足。」張光平建議:「台廠應該和中國LCM廠商(見表)合作,一起抗衡外商品牌。」張光平補充說道,面板本身是景氣循環產業,當供過於求的時候,有這些策略聯盟廠商存在,成為優先銷貨單位,對產能是一種保障。「再者台商把中國LCM廠商餵得飽飽的,日本、韓國想尋求合作,或者中國本身新的廠商想投資面板廠的時候,機會成本大增。」 目前國內有華映、奇美2家頗積極,像華映提供面板,由中國的夏華組裝生產LCD TV,而奇美電子更積極,2006年投資中國佛山的後段液晶模組廠—南海奇美電子,2007年於8月小量投產。今年在亞洲平板顯示產業展覽會上,正式宣告CHIMEI品牌進軍大陸市場,中期目標要成為大陸市場區域性前10名廠商。
#@1@#全世界太陽能電池產能有9200MWp(百萬瓦),其中卻有4500多MWp來自於中國,張光平提到這個在當地被稱之為「光優產業」的太陽能電池產業說,「短短幾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能已占全球1/2,晚進入卻很早步入成熟階段。」背後的原因,乃是當初無錫尚德(Suntech)的施正榮等人,從國外帶入技術,再加上肯大舉投資,蓄積了成長動能。「尤其在美國上市成功,激勵了其他業者繼續投入,今年還有好幾家要到美國去上市。」張光平這麼說道。整體中國太陽能產業分布,以四川、江西為上游,這個區域有很多小電廠、晶棒、晶錠的提煉,長江三角洲為中游,而珠江三角洲區域為下游,今年雖然產能有4500MWp,但是產量只有1/2約2250MWp,其中98%是外銷,而中國本身內需只有55MWp,張光平認為「中國本身內地市場的需求會慢慢起來,不過還沒那麼快,至少3年之後。」中國幅員廣闊,像是西部地區很偏遠地方,相隔很遠才有1戶人家,拉電線不划算,所以,太陽能的運用將越來越普遍;另外,最常被提到的LED路燈照明也是持相同的理由,這些都是太陽能電池新應用的潛在需求。 現在台灣產能1740 MWp,不到中國大陸的一半,二者相加大概占全球70%,張光平表示:「彼此間不一定是競爭關係,上游多晶矽、晶錠比較耗能又屬高污染,中國比較拿手,台灣廠商可以向他們進貨,再去攻下游應用端,2020年太陽能發電才到達爆發點。」張光平分析各類能源的成長空間認為,幾個再生能源中,水遲早缺,生質能源如玉米等會搶人類的食物,風力發電則需要看地方,「地球上只要1至2%的地方接受太陽,就可以供應剩下98%面積耗能。」
#@1@#2007年中國製造汽車880萬輛,2008年估計可達到1000萬輛,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一,大概就是1000萬輛水準,「照此推估,在這1、2年內,中國會變成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張光平看好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汽車製造大國。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帶動了車載顯示器飛速增長,尤其是GPS、主動式安全感測等車用電子產品。由於GPS系統與影音娛樂市場的興起,車用顯示器也逐漸進入大眾交通運輸和家用轎車市場。張光平表示:「中國政府對安裝GPS政策的實施,刺激了中國車載顯示器的需求,北京奧運期間,公車都會裝上GPS。」從外資大廠在中國的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到,外資大廠總體上遵循了圍繞整車生產基地而建設的原則,較為集中地分布在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和東北地區等三大區域(圖2)。
#@1@#其中,最重要集中的地點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區域內的汽車產量占中國總產量的1/4,並有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奇瑞汽車等大型龍頭廠商坐落,前10位中的外資大廠無一例外的都在這裡進行了重點布置,歐美系的大廠Bosch、Visteon等,更是將絕大部分的資源集中在此,使得長三角地區,成為汽車電子廠商的必爭之地。往北邊,第二大區域為環渤海地區,由於此處地接東北亞的日韓,成了日韓系汽車電子大廠的布局基地。Toyota汽車(天津一汽豐田)、Hyundai汽車(北京現代)在華的生產基地所在,亦有日本Denso、韓國Mobis以及日本的Panasonic和Fujitsu等電子大廠。東北地區則是中國汽車工業起步的地區,在這裡有長春一汽大眾、一汽集團、瀋陽華晨汽車等在內的一批汽車廠商。又有大連地區外資廠商如Panasonic、Alpine等日系廠商,利用大連的出海優勢進行出口加工。「關鍵零組件還在外商手中。」張光平認為中國想要「單飛」的困難度還很高,事實上,台灣過去也累積相當經驗,1年產業規模有2千多億元台幣,問題是整車的產業很小,中國廠商缺乏經驗,台廠可以和大陸廠商策略結盟來截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