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葛曉靜」這個名字,會以為是個文靜、秀氣的女孩,等看到本尊,卻嚇了一大跳,心裡立即響起:「怎麼像個小男生」聲音,但對她所仲介成交的房屋客戶來說,「曉靜是個可以幫我買到理想房子的人。」住商不動產民生加盟店的葛曉靜說,她的客戶也經常有這樣的反應,對她的陽剛外型,與在電話聲音裡,因為名字給人的印象,常搭不起來,不過,她倒是非常樂觀地說:「這反而成為我的特色,能讓客戶印象深刻。」
#@1@#「通常,我只要帶看2、3間房子,就會成交!」個頭小不點的葛曉靜,口氣倒是不小。她補充說:「成交速度快,是因為我把自己當成客戶的『分身』,深切了解及掌握他們想要房子類型,只帶看他們會滿意的房子,成交機會自然高。」這樣的口吻,就好像是個資深房仲員,但翻開葛曉靜的資歷,2005年9月才踏入這一行,先在永慶房屋蹲1年,之後跳槽住商不動產,總計資歷不到3年,還算是菜鳥級。
#@1@#別看她資歷淺,她到住商不動產的隔月(2006年10月),就拿下住商民生店業績第1名,甚至是第4季住商不動產全國第3名,後因未滿1年,並未在年度競賽中排上名,但第2年,她就以替公司賺進1200~1300萬元佣金收入的業績衝上全國第2名,成為進步最快速的房仲經紀員,被住商不動產視為潛力無窮的另一顆「千萬年薪」的明日之星。面對期待,葛曉靜反而很平靜,因為她知道,以她「1天當2天用」的拚勁,這並不是件難事;她一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口吻說:「我剛還掉6、7百萬元的負債。」之後,又雲淡風輕地說:「我的人生在30歲重新歸零,但我不後悔,以後,我要賺更多的錢,因為『我一定要成功』,證明我也可以是『somebody(某號人物)』。」這話說得有點滄桑,1977年次的她,有張清秀臉龐,卻有一股幽暗神情,欲言又止。時間凝結了個5、6分鐘,嘴角有抹苦笑的她,說出了心中的痛。原來,她的負債源頭來自於她急欲成功,要向過世的父親證明,雖然從小功課比不上優秀的姊姊,但政大外文系、國防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她,是「優秀的」。這股累積在心中的壓力,讓原本在珠寶公司做業務經理的葛曉靜,自認夠優秀,可以創業當老闆;在她的觀念裡,「成功」的定義,可以是在學校當教授(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姊姊未來走的路),也可以賺大錢,成為有錢人,抑或者,名片上是某某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但公司內部創業一年卻負債近700萬元。
#@1@#為快速還債,她選擇當房仲業務,進入永慶房屋工作。「永慶房屋的電腦裡有數萬筆房屋資料及買方資料,只要我坐在位置上,就是拚命打電話,跟買方取得聯繫;除了第1個月成績掛零之外,第2個月起,平均成交3~4戶,後期更做到6~7戶。」負債的壓力,讓葛曉靜把1天當2天用。假日帶看房子,別人可能只帶看3戶就很了不起了,而她前一天會敲定6組,萬一沒達到目標,隔天帶看的空檔,就再打電話聯繫客戶,否則不讓自己休息;這樣從早上9點忙到晚上1~2點的日子,共持續一年,她說:「因為我根本沒有退路。」在永慶房屋一年,菜鳥的她,她已經幫公司賺到900多萬元佣金收入,但因永慶房屋採直營系統,有底薪保障,業績獎金的分配比例較低,只有8~10%,不符她「快速還債」目標,使得她決定跳槽到沒有底薪保障,但業績獎金分配比例高達45%的住商不動產民生加盟店。到了住商,葛曉靜更拚。「我一早進公司,只喝咖啡,直到晚上下班,才吃第一餐。」不是沒錢吃飯,而是她一上班,滿腦子都在想賺錢,根本不覺得餓,不過,反而酗起咖啡,一天要喝上4杯以上,而且不怕失眠,因為每天累到一上床就能睡;此外,因為太拚,她今年初還生病、掛點滴。葛曉靜在客戶經營上很用心。她說,很多房仲員會找出客戶的顯性需求,如坪數大小、房間數、學區或商圈等,她則透過注意,找到客戶的「隱性需求」,如拜訪客戶聊買屋需求時,發覺客廳擺有花草盆栽,她主動幫忙找到可拈花惹草的前陽台,讓女客戶驚訝說出:「你怎麼知道我想要個花台?」另外愛衝浪的男客戶,則貼心地幫他找到入門玄關,讓濕漉漉的衝浪板不致弄濕客廳地板;有小孩的媽媽,怕小孩上學過馬路危險,她幫忙找到從巷弄就能上學的物件,順利成交。
#@1@#她同時也很「黏」客戶,3、4天就要打一次問候電話,跟客戶交朋友。此外,客戶今日可能要2房的物件,但過不久,可能要4房,或因為買車要多加車位,若沒有勤於聯絡、更新客戶需求的資訊,很可能你事後幫他找到合適的案件,他卻早被別人賺走佣金了,所以,她還養成每周「盤點」習慣,密切找出服務客戶的機會點,如4月帶看時,談到6月房租會到期,等時間快到時,記得要跟他聯絡等等。她認為,做為一位房仲員,「盤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課。而未來,她打算開一家店,型態還不知,但她知道,準備個幾千萬元是跑不掉的,這又成為她奮鬥的新動力。
#@1@#葛曉靜業務做得好,不代表當老闆也一把罩,探究創業失敗原因,她說:「年紀太輕,把事情想得太美了!沒有很認真思考跟原公司所簽的合約合不合理,就一頭栽進去。」舉例說,像公司要求她每個月要進多少鑽石材料,開業之前,她想,以所有合夥人的業務能力,這項要求不算什麼;問題是,合夥人有「當老闆」心態,反而不像以前那麼拚,導致「將多兵少」,注定要失敗!回首過往,她勸年輕人若想創業,一定要想得夠清楚,不要認為「沒問題」,而最後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