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去拜訪村裡的大富翁,想請教他致富之道。富翁說如果年輕人能用單手抓住樹枝支撐多時的話,就告訴他答案。年輕人便照著富翁的要求單手抓著樹枝,忍耐著手快斷掉的痛苦。於是富翁說:「就像你現在懷著急迫的心情緊抓不放的樹枝一樣,只要進到我手中的金錢,我也會緊緊握住絕不放開,這就是秘訣。」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要節省,錢才會進入手中,一旦進來的錢,必得滴水不漏的緊緊掌握,投資再投資才行。
#@1@#你說那不就顯得很寒酸嗎?然而理財專員口中所說的那些富翁們,他們的習慣之一便是勤儉節約。富翁們雖然擁有數百萬的身價,但卻身穿運動服、腳踩運動鞋就到銀行逛來逛去。沒必要花的錢,他們一分也不浪費。甚至後來知道有些家財萬貫的有錢人,連商店或百貨公司的過季商品都要計較。在富翁眼裡沒有所謂「差不多」這種事情,他們對錢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也才有那個運氣能夠擁有大錢。想要學習富翁的習性,就得從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做起。老實說,再也沒有比節儉更實在的理財方法了。本名東卓的韓國詩人趙芝薰,在他的《酒道有段論》裡稱,「所飲非酒是人情,酒不醉人人自迷,是謂吾道之傲。」說到酒,我也已經充分享受過酒的樂趣,到死都不用再喝了。從進了大學以後,先是喝燒酒、啤酒、濁米酒;進了報社以後就喝炸彈酒,光酒錢算起來就足夠開個麵攤子,旁邊再跟著擺上幾個賣關東煮攤子了。說要開麵攤子是作夢,當成笑話說說而已。
#@1@#只是喝酒,哪裡會成為理財大敵,但不是光喝完酒就結束,後面還跟著一連串的消費。為了不傷胃還得點小菜吃;喝到太晚又得搭計程車回家。第二天宿醉難受又得想辦法解酒醒酒,才能讓身體機能正常運作。就因為飲酒費用佔了全部消費的大半,在我節制飲酒後,對家計經濟有了很大助益。豆醬女(譯註:指崇尚名牌的敗金女中,不靠自己能力購買,只會依賴情人或父母金錢援助的女人,帶有輕蔑之意。)到目前為止仍是備受爭議的流行新語。要正確定義豆醬女很難,但至少手中要拿著一杯星巴克咖啡的女人,才堪稱豆醬女。星巴克咖啡到底是什麼?用自己的錢買自己想喝的咖啡,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就算中午在公司餐廳吃60元的自助餐,但也要在有氣氛的地方啜飲一杯咖啡,這純粹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只不過從理財的觀點來看,花150元(隨咖啡的種類、添加物的不同,價格上會有差別,為了計算方便,在此統一為150元)買一杯咖啡,並不是很經濟性的選擇。現在的這一杯150元的咖啡到了10年、50年後會成為多少價值呢?每天中午用餐後習慣來一杯咖啡的話,一週上班5天,一個月就算20天,那就剛好3000元,這已經是可以再申購一支定期定額基金的金額了。一年的話,本金3.6萬,10年36萬,50年就是180萬。先不計算收益率,光本金就有180萬,這不可謂不令人感到驚訝。現在喝一杯咖啡的價值不是150元,而是未來的180萬。
#@1@#為了減少支出,該節約的項目可不只有一杯咖啡,生活中一項小小的習慣,就可能換來未來億單位的帳戶餘額。如果能牢記這點,就從今天開始改變消費型態吧。也不過就是「喝」了一杯咖啡罷了,如果一杯咖啡就能讓心情變得愉快的話,也不算什麼損失。然而20多歲女性的理財大敵,其實不是那杯咖啡,而是無計畫的消費。讀了《購物狂的異想世界》(The Secret Dreamworld Of A Shopaholic)這本暢銷小說後,不會在心理上感到滿足的女性,大概沒有吧。購物狂女主角瑞貝卡的血拚速度,連我看了都覺得很愉快。坦白說,我和名牌族有段遙遠的距離,連一條名牌絲巾都沒有,也沒那麼勤快會到街上東翻西找尋找A級名牌仿冒品。所謂滿意度也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反正名牌商品比起使用價值,或許展示價值更高。但是,如果認為自己不是名牌族就感到安心的話,那麼捫心自問看看。只買名牌是個問題,但如果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買得起名牌的話,也沒必要指責些什麼。真正的問題在於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不知節制的購買消費。難道妳從不曾因為價格低廉不買可惜,就衝動購買下並不需要的東西,結果卻堆在牆腳不用?難道妳不會在週末以紓解壓力的理由,就去逛百貨公司刷卡刷到手軟嗎?消費本身不是壞事,卻可能因為物欲造成負債,特別是以信用卡購物最容易形成卡債。如果想要致富,想要達到經濟獨立,那麼不管在何種情況下,都絕對不准許有負債情況發生(唯一的例外是為了投資的負債,但也僅限於有把握收益率能凌駕貸款利率的情況才行)。
#@1@#購物衝動興起時,也有個可壓制的辦法,即把月薪以時薪為單位計算看看。如此一來就可深切體認到自己一個小時賺了多少錢。「所以我才都使用網路購物的啊!」如果妳一面這麼說一面發出會心微笑的話,那就讓我們來計較個徹底。在時間與金錢上,網路購物真的會比實體商店購物更節省嗎?訂購的時間當然只需要幾秒鐘就完成了。但難道不會不分晝夜隨時上網在網路商店閒逛,購滿夢想清單(Wish List)上的商品嗎?難道不會只因為便宜這個理由,連不需要的東西也一股腦兒訂購下來嗎?自己冷靜的想想吧。如果結論確為如此,那不如關掉電腦,過著數位生活算了。會不會習慣性的老是把視線固定在購物頻道上呢?購物頻道也會如連續劇一樣很容易上癮。一開始或許會覺得怎麼會有這種廣告,但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有一天忍不住就拿起電話按下號碼撥打過去。不管是電視購物或網路購物,一旦成癮絕非好事。我們女人到底為什麼總是每個月看著信用卡帳單嘆氣,卻又改不掉血拼的習慣呢?問我為何要血拼?回顧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大半可能都是出於補償心理。「我這麼辛辛苦苦地工作,也該慰勞慰勞自己吧。」或者是「我為什麼不能買這個?」的好勝心發作。所以說,女人血拼不是基於需要,而是被物慾所支配的結果。我也曾經因為孤獨而感到垂頭喪氣,只要商店店員對我禮貌又溫和的微笑,讓我有賓至如歸之感,我就無法抗拒的買下很多東西。
#@1@#在我大學時代,常有人在街上發贈品,誘人申請信用卡。就算沒有收入,也可以輕易領到信用卡,那小小的四方形卡片看來真是非常可愛有趣。沒錢也能買東西,還真讓我感到新奇,一下子就辦了5張卡,於是信用卡消費從3000元變成6000元,又從6000元再增加到9000元。就業以後,第一個月的薪水都還沒出來,就想著會有錢進來便先大肆請客,慶祝我找到工作。到了發薪日,怎麼帳戶裡的餘額扣掉交通費,只剩下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少少金額呢?這不對啊!然而那天之後又過了很久,我才真正讓腦袋清醒過來。幸好還沒有因為卡債的關係,讓討債公司上門的情況發生,但卻出現我的皮夾裡被刷卡單據塞到快繃破的地步,而我卻連在哪裡或何時刷了卡都記不清楚,這時我才真的覺醒過來。於是我下定決心開始理財,第一件事便是告別信用卡。整理好鼓脹的皮夾,除了留下一張免年費的信用卡之外,其餘全都毫不留戀的解約。信用卡公司一下說要提高信用額度,一下又說要在下個月帳單中少算300元,費盡心力想要阻止我解約,但既然刀已出鞘,斷無就此收回的道理。沒有信用卡不會不方便嗎?完全沒有任何不便。只要有萬用金融卡,出門不必帶現金。年底的所得扣除優惠,只要有萬用金融卡和現金收據就沒問題。雖然少了信用卡折扣優惠有點可惜,但那是有使用的人才會這麼認為,不到家庭餐廳和百貨公司消費的話,就沒什麼差別。想買東西卻發生現金不足時,多少會覺得很遺憾,想到信用卡預借現金昂貴的利息手續費,還不如辦理循環信貸帳戶算了。還有各種用不到卻占空間的餐廳、啤酒屋、書店等等的紅利積點卡也一併整理清除。究竟在哪裡拿到這麼多卡啊,這些卡只會讓皮夾變得更厚重,一點好處都沒有。鼓脹的皮夾再也不是財富的象徵,「皮夾要輕,開銷才少」,這是我告別鼓脹皮夾之後才得到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