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裡面,長相斯文的工程師喝下一瓶雞精,告訴大家喝了以後頭腦思緒會更清晰,這是白蘭氏雞精永遠給別人的印象─知識的、白領階級的、努力向上,就算是畫面中出現的小朋友,也是戴著眼鏡。白蘭氏雞精對台灣的消費者並不陌生,在國內25到30億元的雞精市場總值中市占率高達70%,很多人小時候看電視就知道了,還一路從小學看到大學畢業。但是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消費者吃了十幾年都不會改變對它的依賴呢?這世界上有吃不膩的產品嗎?
#@1@#食益補(白蘭氏)台灣暨香港分公司總裁馮南陽則歷任過嬌生(Johnson & Johnson),在39歲即擔任台灣吉列集團(Gillette,現已併入台灣寶僑(P&G))的總經理,具有豐富的行銷經驗,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理財周刊》特別專訪馮南陽,以下為專訪紀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20年前在麥當勞排隊買漢堡的人,現在還是會去麥當勞買漢堡,有趣的是,這麼多年來漢堡的內容完全沒有改變,消費者為什麼還會去買?馮南陽答(以下簡稱「答」):不用說十幾年,白蘭氏雞精也賣了170年以上了,我認為和可口可樂、麥當勞一樣,是因為品牌賦予了內涵,170年不短,想想看,這麼長的時間沒有變的是產品,而改變的是這個牌子如何去追求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在過去,有一個國際知名企業靠著重新打造品牌起死回生的例子~會跳舞的大象IBM,90年代初期,單靠賣企業用電腦事務機已不足以面對歐美經濟步入蕭條的事實,IBM已連年虧損總額達80億美元,可是當新的執行長上任,竟然賣起軟體來,這是以前絕無法想像的,卻成功挽救了IBM的命運。雖然科技業和傳統食品不盡相同,但是打造品牌的精神是一樣的,因此,為一個產品打造品牌印象,就成了延續它銷售量的關鍵。
#@1@#問:那麼打造品牌的第一步是什麼?答:第一步就是先搞清楚消費者到底是誰?必須要去找出最大族群。而他們又為什麼消費?像可口可樂很重視和年輕人的關係,廣告內容以年輕人當主軸,不斷的去創造品牌的活力。白蘭氏主要族群是25到49歲之間,都是大學畢業後出來工作2到3年以上的人,所以我們找了廣泛的白領階級~律師、醫生、一般上班族、公家機關人員,像我們最近的廣告找了基金分析師、保險業務員、工程師,因為這3個族群占我們的比重是最大的。廣告中有一位南山人壽的業務主管,試想,全台灣保險從業人有多少啊,而且業務是占台灣工作人口最大族群。此外,找一位工程師來拍廣告,背後反映出新竹科學園有多少工程師啊!問:你們有研究過消費者為什麼喝雞精嗎?答:消費者飲用的動機千百種,很多考生則是為了提神又不想傷身體而喝雞精;而做媽媽的都要小孩子抵抗力好,所以買雞精給孩子喝,基本上在整個大華人圈都有喝雞湯的習慣,所以要讓大家習慣喝雞精就不會太難。我們很多產品的走向也會順應著消費者動機研發、行銷,例如父母親都希望小孩子健康、不生病,於是發展出兒童雞精概念。面對年輕人時,談的就是體力、精神、專注力、資訊競爭力,你看這裡面很複雜,他們慾望很多,所以我們不是只有溝通單一個點,廣告內容就會強調喝了以後精神隨時都很好,反應力比別人好,希望能夠永遠贏別人。忠誠的客戶也會出軌
#@1@#問:白蘭氏在台灣已經耕耘30餘年,應該培養出高忠誠度的客戶群了吧?答:雖然每家廠商都想培養一群忠誠的客戶,事實上,消費者是會出軌的,常喝可口可樂的人,偶爾會想去試一試百事可樂,消費者想出軌的心態很簡單,「因為……我要確定,原來的是對的。」要去確認自己的選擇沒錯,也要去做比較,是不是可口可樂比較好喝。如果消費者願意跟你產生「關係」,喜歡白蘭氏,那麼偶爾的出軌是可以理解的。就怕消費者當初飲用的動機已經悄悄改變,或者消費習慣改變了,廠商卻渾然不知。傳遞—持續對消費者說話問:如何維持和消費者的關係,讓他們不至於變心和出軌呢?答:我們不斷的去CHECK和消費者的關係與互動,常常要問自己,消費者的飲用習慣有沒有改變?有沒有使用行為上的變化?10年前和今天有變嗎?使用習慣真的在變……隨著身體變化而改變。在「健康」定位上去發揮,把品牌精神不斷的傳遞給消費者,例如你去麥當勞排隊買東西,從看到成品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體驗那個牌子;而白蘭氏沒有專賣零售店,沒有那個環境讓消費者體驗,所以白蘭氏要把範圍觸角伸得更大,選擇打造一個健康博物館。問:以你個人豐富的行銷歷練,一個品牌如何打動人心?答:思想會決定行動,消費者要先相信才會去行動,所以要讓消費者養成消費信念,因此在感性/理性上的操作非常的重要,這個做到之後,再去培養習慣,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環一環往內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