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秋末,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爆發以降,全球經濟便從多頭快速走向空頭,之後更陸續爆發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飆漲、糧食短缺等危機,導致通貨膨脹惡化,大多數產業都遭受極嚴重危機,綠色議題在此經濟衰退浪潮中一枝獨秀,連IT產業也不例外。在IT產業,從2007年下半年起,已經開始有業界人士提倡「Green IT」。在當時,原油價格約為1桶70多塊美金,沒想到油價並沒有就此打住,反而還節節高升,2008年7月,油價更創下每桶超過140美元的歷史新天價,即使最近幾個星期已經逐漸下滑,油價仍然高達將近120美元,因此如何透過節能而節省經費,依然是IT產業中最熱門的議題。
#@1@#在不到1年的時間之內,綠色議題便發展成跨產業、跨地域的國際性議題,許多大型企業集團如Toyota、Sony與國泰航空,都積極研議到底應該怎麼作,才能降低對環境的傷害。而綠色概念雖然已在歐美國家生根多年,但過去卻鮮少有亞太國家的企業關心此議題,因為其不是主流議題,然而,現在一切都改變了。不過,Green IT並非一種新的產品,而是一種觀念、趨勢,有時更也是一個行銷的主題,而IT產業每年都得尋找新主題來促銷,今年正是Green IT。IDC為Green IT下了5個定義,分別是 產品可回收、 盡量少使用紙張、 降低排碳量、 有效使用各種資源、 不使用有毒物質。其實,Green IT就是讓IT產業從設計、應用到回收,即IT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都須更負責任地使用資源。Green IT主要著重於改善製造流程,當下已對IT產業與各國政府產生深刻影響。例如,PCB業者已經逐步採用環保材料,減低對環境的衝擊,而部分歐洲國家也已經立法規定,不允許含有有毒物質的電腦進口,逼使生產或代工的其他國家業者,包括台灣業者,都必須配合著改變生產流程。甚至,連電腦硬體業龍頭英特爾(Intel)也開始著手研發低耗能的CPU,IBM也決定研究水冷式散熱器,全面取代電腦內較耗電的氣冷式散熱器。
#@1@#其實,真正逼使IT產業業者節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其要繳的電費實在漲太多了,已經多到他們受不了了。由於往昔電費十分低廉,即使許多IT業者與擁有大型的資料中心的企業大量擴充設備,但電費通常不會被列入預算,許多財務長根本不會知道電費有多少,因此長年來都是隱形費用。然而,由於電費支出已超出許多企業可容忍的底線,現在各家企業財務長開始緊盯電費,更想方法節省電費。Green IT的風潮,不只影響IT產品的生產業者,也影響了IT產品的使用者,尤其是必須使用、保有大量資訊的企業,因為他們也被高昂的電費嚇到了,而節能省電不但幫企業節省經費,也因節省經費而變得更具市場競爭力。隨著電腦技術不斷進步,世界上的資訊數量愈來愈多;據英特爾共同創辦人之一的Gordon Moore在1965年指出,全球的電晶體數量平均每2年增加2倍,這就是頗為知名的「Moore 定律」;而且,由於伺服器價格愈來愈便宜,全世界伺服器的數量快速增加,這意味著需要更多電力來維持運作,所需電費自然也水漲船高,施行Green IT更有其必要。所以,目前許多擁有大型電腦機房、使用資訊極為頻繁的企業,也開始加入Green IT的行列,包括積極推動電子公文、減少紙張用量、虛擬化伺服器,以降低資源浪費,當下較為積極產業當屬銀行業者,因為其擁有的資料庫相當龐大,不節省電費實在吃不消。
#@1@#不過,由於沒有任何一家銀行的客戶,可以忍受1天以上不使用ATM或網路銀行,所以也沒有銀行會先全部停止使用舊機房,重新蓋新的機房,而是需要蓋新機房時,引進Green IT的概念,然後逐步汰舊換新,以節省過高的電費。由於Green IT風潮,歐美國家已經出現一種新興的服務業,這些公司專門提供大企業節能設施,但不是收取租賃費,而是收取該大企業所省下電費的一半,假使這家大企業使用這些節能設施後,每月可省下100萬元電費,那麼就得付50萬給出租設備的業者,雖然價格不便宜,但仍十分划算。由於電費不斷調升,不只企業界需要節省電費,一般電腦使用者也需要節省電費,更應從正確使用電腦開始做起;很多電腦使用者懶得等待開機、關機的時間,所以根本不關機,甚至連續開機好幾天,尤其是許多NB的使用者,其實這是不對的,不但浪費電力,也容易減少NB的壽命。
#@1@#西方企業戮力推動Green IT,基於兩個動力,一是可省下大筆電費,二是政府法令的推動,台灣後者較為缺乏,政府更是浪費資源的最大元兇之一,最應該進行綠能改造的,正是擁有最多資訊的政府。台灣的政府雖號稱是在世界名列前茅的E政府,但實際上,與一般的企業相比,E化的程度還是很低,例如公文系統大部分還是用紙張,如果進行綠化改造,應該可為台灣的民眾省下可觀的納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