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對於「陳學聖」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前任的立法委員,現在則是擔任桃園縣文化局局長,很多人對他從政清新形象仍記憶猶新,反而對於他擔任桃園縣文化局長不太清楚。其實,陳學聖讓大家「不太清楚」的還有他的家人,以及陳學聖在工作之外是個什麼樣的男人。認識陳學聖的政治人物私下評論,「他是個好兒子、好先生,在政治大染缸下,很難看得到這樣始終如一的男人。」
#@1@#很少人看過陳學聖的太太,在他的部落格裡,陳學聖把自己的太太梁寒衣,形容成金庸《神鵰俠侶》小說筆下的「小龍女」,是屬於古墓派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奇女子。其實,梁寒衣是一位從事佛化文學創作十餘年的文字工作者,她與陳學聖之間有段美美的愛情故事。不單是如此,陳學聖還是個孝順的兒子,他說:「我爸爸當過郵局支局長、高級視察,一生為郵局貢獻服務!就像一般家庭辛苦奮鬥的父親一樣,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子女。總是不多言語,卻有滿滿的愛!」在他的部落格裡,陳學聖在2006年寫道:「爸爸雖然年歲漸大,但很開心的是身體還算硬朗健康!未來的人生道路還很漫長,希望爸爸一直健健康康,陪小聖走下去!」一個愛妻子、愛家、孝順的男人,不能算是「絕品」,但是,真的已經相當稀有了,陳學聖與小龍女梁寒衣都有自己的工作收入,加上陳爸爸郵局退休後的退休金,家境都算中上。但是,隨著高齡社會來臨,家有年邁長者的家庭愈來愈多,不少中壯年好比「三明治族」,上要養父母、下要育兒女,如果沒有豐厚收入,或妥善規劃理財,將有如蠟燭兩頭燒,苦不堪言。
#@1@#然而,孝養父母如果只是提供住屋、一副碗筷,那麼好比孔子所說的「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與孝道還有很遠的距離。因此,幫爸媽做好保險規劃,既可讓孝子、孝女孝順父母,又可減輕自己財務負擔;陳學聖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保險不管對於自己、家人還是長輩,都是最好的禮物。」在過去父母那個年代裡,他們都是辛苦工作、賺錢養活一家,根本不會考量到自己的保險規劃,到老了、退休了,如果不是在公家機關服務能領筆退休金,或終身俸,其實,都在吃老本。而年紀愈大對於醫療的需求就愈高,偏偏國內的保險對於高齡者的限制都比較多,使得類似陳學聖這個年齡層的壯年派,想要替父母規劃好的保單,有時都會覺得有點力不從心。
#@1@#「我的父母親都在郵局工作,過去郵局支薪並不多,他們省吃儉用,讓我們家4個小孩都進入私立靜心學校,一路從幼稚園、小學唸到中學。」有3位姊妹的陳學聖,身為家中的獨生男,自詡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一家人並沒有什麼物質上的享受,假日的休閒活動是踏青、去溪邊玩水。「每次繳學費時,父母都得要去標會籌錢,他們放棄所有買房子的機會,來供應孩子們唸書。父母親常說:『你們最好的衣服,就是身上這身制服;給你們最好的,就是你們所受的教育。』」「努力了20餘年,我父母終於如願以償,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現在我父親高齡80歲,還常去打網球,把身體照顧得很好。」「保險引進台灣的速度慢了點,早期瞄準的要保對象是年輕人,因為這樣壽險公司履約的機率比較小。」陳學聖憶起一段母親的親身經歷,直言保險規劃要趁早,「當時保險業者到郵局推銷,一問我母親已經60歲,便拒絕受理我母親的保單,我母親回了他一句話:『保險,是保死人的,不是保老人的?』」「大眾對私有物質珍惜,所以去買汽車意外險、第三人意外責任險,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有沒有想過,該要防患未然?」陳學聖說,從收瓦斯費一併收保險費的媽媽桑,到量身訂做、客製化服務的專業人員,台灣的保險市場已經愈來愈成熟。
#@1@#台灣人壽區經理蔡永富表示,台灣社會以核心家庭為主,子女與父母同住的比率逐年降低,從1986年的70.2%,一路下滑到63.4%,未來期望由子女照顧恐不可行,像陳學聖這樣家有長者的家庭,最擔心的莫過於老人家臥病在床,如果沒有提早做好保險準備,一旦發生問題,對於一般家庭都會產生影響。蔡永富表示,若由親人進行居家式看護,他們很可能陷入分身乏術的窘境,被迫放棄工作,「現在意外事故頻傳,罹患慢性疾病的年齡層普遍下降,這也是為何長期看護保險引發熱潮的原因,而如何精挑細選『失能及長期看護保險』,恐怕是中壯年上班族最需要思考的議題,以及為家庭經濟未雨綢繆的必要防波堤。」
#@1@#醫學上定義的慢性病,是持續6個月以上的疾病狀態,長期或永久性的病程,會留下殘障的後遺症,需要長期的醫療指導。所謂「免責期」(Elimination Period)多用於失能險,自被保險人失能之日起,持續失能不斷達約定期間後,保險公司才開始給付失能保險金,這段約定期間稱為「免責期」。各家保險公司在保險契約內,該註明免責期的長短,長期看護壽險主約的免責期通常為90天;若是附約,免責期可能長達180天以上。通常免責期愈長,保費愈便宜。然而病患發病時,醫藥臨床期的目標在限制殘障,避免疾病惡化、減少合併症的產生,以利之後殘障期的復健。這段時間除了仰賴全民健保最基本的保障,還必須支付健保補貼外的醫藥費、住院費乃至看護費,才能讓病患獲得較好的醫療照顧。如此沉重的負擔,常讓一般家庭捉襟見肘,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期,還遲遲未見保險公司的援手。是故在選擇失能或長期看護保險時,應該核對家族病史、比對各家保險資料明細,並評估慢性病所需的療程與日常生活支出,切莫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