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在2007年上市,透過蘋果公司CEO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開幕演講,並當場展示了這從未曝光的iPhone音樂手機,立即透過網路震撼了全球的手機業者,也同時吸引消費者的目光。2007年10月,華碩推出Eee PC,這台比起一般筆記型電腦更迷你、僅為7吋的小筆電,打破大家對低價電腦的看法,並悄悄的掀起筆電革命。到了今年,原來的競爭對手、國際各大廠牌都被迫跟著推出,替華碩的成功做了最佳見證,目前Amazon網站筆記型電腦前10大排名中,有9項是Netbook PC。
#@1@#自iPhone、Eee PC為分水嶺,手機螢幕越來越大,電腦螢幕卻越來越小,在這樣趨勢的背後,卻又牽動著2個巨人的版圖,以及全球製造重鎮台灣廠商們的選擇。世界一流品牌的手機,無論是iPhone還是諾基亞的N810、台灣宏達電HTC、BenQ,內部都是使用ARM的核心處理器,ARM在手機市場占有率超過95%。同樣的,在筆電的世界中,目前仍由Intel所主宰,不但有X86架構的保護,為了Netbook,Intel更推出更低耗電的Atom處理器。過去幾年來,當手機螢幕越來越大,智慧型手機全球銷售量也已突破1.6億支,預計2009年站上2億支,讓ARM的影響力成長更快;而Netbook在今年預計1800萬台,2009年有3200萬台,也讓Intel的宰制力高度擴張。
#@1@#但是,在行動上網為成長核心動能之下,手機、筆電的分際變得模糊,甚至在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上產生交會,也暗示著2大巨人將要交鋒。「MID其實就是螢幕更大的智慧型手機,這個市場事實上已經存在多時。」ARM執行副總裁暨處理器部門總經理Mike Inglis強調,MID並不是一個革命性、一夕之間出現的市場,而是順應消費者的需求,由手機逐漸演化形成的。消費者希望有更大的螢幕、更長的待機時間、有趣的使用者介面、具備影音功能及網路應用,於是MID裝置應運而生。然而,也由於不同的消費者對於行動裝置的需求各異,例如商務人士希望可以隨時收發電子郵件甚至進行視訊會議,而年輕人則著重影音下載或是隨時隨地可以連線MSN,因此廠商在設計MID時,也會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有著不同的外形尺寸、功能上的變化。以這個角度來看,MID又是螢幕更小的筆記型電腦。
#@1@#ARM技術長Mike Muller表示,MID的多樣性對ARM的合作夥伴是非常重要的,多樣性讓MID有別於傳統對於行動裝置的想像,也使得MID不只是一個單一產品市場,而可以隨著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而擴張,同時賦與這個產業各式各樣的機會。Mike Muller以手上的產品為例,以ARM Cortex-A8為核心,整合了電視的功能在裡面,可以依照使用者的喜好設定,錄下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然後在上面觀看。事實上,MID也可以說是小一點的Notebook或Netbook,所以這個市場的定義是相當廣泛的,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小覷的市場。
#@1@#事實上,MID的界定越來越模糊、廣泛,但是朝向滿足行動上網趨勢不變,Mike Inglis表示:「隨著HTC和Apple推出越來越多高階智慧型手機,使得MID備受市場關注。基本上,所謂的MID裝置必須整合上網及通訊功能,並且擁有令人驚喜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再者,手機的極限就是螢幕大小,3.5吋的視窗在上網的時候相當受到限制,以ARM的技術,要跨入螢幕更大一點的MID產品相當輕鬆。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表示:「ARM在手機的地位Intel難以撼動,而且其技術跑筆電、PC絕對沒問題。」ARM台灣區總經理呂鴻祥自信的說:「ARM從手持式裝置市場起家,我們的處理器原本就是以此為出發點而設計,因此在手持式裝置上的各方面表現自然十分優異。然而,ARM目前推出的高階產品,如Cortex-A系列處理器,已經能提供PC市場所需的效能。」技術可行,但是ARM真的要跨入Notebook並沒有那麼簡單,主要是Intel在筆電內的x86架構,Mike Muller亦回答說:「如果所謂的UMPC是指執行Windows XP或Vista的行動裝置,那麼ARM目前的確尚無計畫進軍該市場。」
#@1@#「若是執行Linux的行動裝置進軍PC市場,那麼我們確信我們的夥伴已經準備好推出這類的產品,且擁有非常傑出的效能。」Mike Inglis似乎意有所指的說,ARM看起來進一步往筆電發展勢態明顯。Intel似乎早有預感兩邊將會遭遇,今年4月份於中國上海舉行的「2008年英特爾春季開發者論壇(IDF)」上,公布了該公司正在開發的低功耗新微處理器「Atom」,並展示了Atom與ARM的11處理器和Cortex-A8處理器的比較結果。雙方較量起網頁效率,英特爾宣布測試結果顯示,Atom的速度快過ARM11內核等產品4.1~6.5倍,而且認為Atom在平均耗電量方面也比較低。ARM也不甘示弱,在稍後舉行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期間,反駁Intel拿ARM11處理器與Atom相比並不正確,而應該將ARM與Intel同等級的產品,也就是ARM Cortex-A8與Atom,在相同的水平下做比較。根據ARM內部比較的結果,ARM Cortex-A8在800 MHz的狀態下,較Intel Atom的效能快上兩倍。同時,ARM亦指出,Intel Atom處理器就算把速度從800Mhz加倍到1600Mhz,其網頁處理效能也不過提升20%而已。陳清文說:「台灣PC廠商和Intel的關係都很好,大部分Netbook仍按此基礎下去發展。」這意味著ARM若想打進螢幕更大的MID、Netbook,必須突破原先Intel設立的框架、規格,和有大品牌廠商、主要硬體廠商如台灣電子業的支援,更直接的說即宏碁、華碩、微星等筆電廠合作。
#@1@#「MID發展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要確保所有MID所需的軟體都能支援ARM的硬體架構,使得MID可以呈現更多樣的面貌與功能。」Mike Inglis舉例說,幾個星期前,Google推出了自家的瀏覽器Chrone,同時支援ARM架構及Intel的x86架構。Adobe在年初推出的flash 10也同時支援2種架構。可以預見在未來,同時支援兩種架構的軟體將蔚為主流。ARM架構與x86(Intel)架構在軟體支援上已呈現平行的地位,而接下來要比較的關鍵點將會是產品的創新與成本。Mike Muller表示,多樣化在MID的產品發展上是最重要的。以往,Intel與Microsoft在平台的發展上占據了很好的位置,消費者在他們建構的平台上做各式的應用。他認為,未來的平台會是網路(Web),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做多樣化的發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台灣的廠商未來必須學習擁抱不同的平台標準,整合不同的硬體標準。」Mike Inglis強調,未來廠商並非只面對單一的平台。舉例而言,HTC就同時接受了不同的硬體平台來做研發,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機會。這句話也暗示了台商可做的選擇。Mike Muller表示:「台灣在半導體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TI、Qualcomm、MediaTek、Marvell等廠商都是交由台灣的台積電與聯電來做晶圓代工,這足以證明台灣在整個產業的重要性。」因此隨著MID市場的成長,Mike Muller認為台灣的廠商也必須正視軟體以及行動IP,尤其原本由PC端思考的廠商必須重新檢視這個市場,了解行動裝置與電腦的差異,賦與更多的多樣性給MID。Mike Inglis接著指出,台灣切入MID市場的廠商可分為2種,一種是原本的手機廠商,它們將原本的產品設計迎合MID的需要,例如將螢幕變大等。另一種則為PC廠商,必須正視低功耗的挑戰,以及跳脫單一產品思考的窠臼,設計更多樣化的產品。「MID不只是一台手機或上網裝置,也不只是一台多媒體播放器。」Mike Inglis表示,晶片設計商或OEM廠商可以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做出區隔,這一點也使得MID市場的潛力變得不可限量。他相信,台灣廠商在原本的實力上,對產品的掌握度很高,可以適時的做調整與變化,切合消費者的需求,在MID市場上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