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政府都在積極搶救持續衰退中的經濟,但股市表現卻十分不領情,照樣繼續往下重挫,很多基金經理人私下將這樣的情況稱作「破表」,顧名思義是說指數的跌勢完全看不到底部,也找不到任何能讓股市變好的理由。這個時候,大多數專家都有2種投資建議:1. 手裡沒有太多閒錢的民眾,把所有基金、股票出脫轉抱現金,閉上眼睛耐心等景氣回溫。2. 尋找超跌、成長爆發力最強的國家,趁著危機入市。若選擇前者,股市表現再差似乎也不用太在意,但對選擇後者的人來說,眼睛自然得睜大一點。最近有不少人開始把眼光放在中國,因為在各國經濟成長率(GDP)不斷下修的過程中,中國今年第3季GDP雖然受房地產泡沫化、原物料價格滑落、通貨膨脹嚴重等諸多利空襲擊,難逃降至9%的命運,但這個數字相較其他國家水準依舊亮眼。加上近期中國政府難得大量釋出政策利多,像是調降存放款利率、印花稅等,又擁有鉅額外匯存底可做經濟發展的後台,吸引了許多投資人打算危機入市的目光。
#@1@#有鑑於全球同步面臨經濟衰退的情況,對於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必定最為不利,中國擁有龐大人口的內需市場,自然備受矚目,湯森路透里柏(Lipper)中國大陸及台灣研究部主管馮志源認為:「中國出口貿易雖然僅占GDP比重8至10%,但有逐年成長的情況,光是第3季就成長了23%;因此不可能置身於風暴之外,仍會受全球景氣不佳拖累。」另外,中國GDP較前2季10.3%、10.1%下滑,今年GDP想保住10%困難,短期來看,股市必然難有振奮人心的表現。
#@1@#第一富蘭克林投信新世界基金經理人陳培文表示:「中國內需成長受宏觀調控影響,一方面促使工業生產成長衰退,加上近期房市表現疲弱,固定資產投資成長亦出現滑落情況,導致原物料需求降低,不利於基礎建設為主的內需成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份報告,預估中國今明兩年的GDP分別為9.7%及9.3%,顯見經濟成長將逐步走緩的跡象;不過,觀察零售銷售成長率第3季仍達23.2%,顯示目前中國民間消費仍在持續成長,進一步考量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撐加持之下,景氣應呈軟著陸以對,而非大幅衰退,中長期來看,經濟復甦速度仍可望優於其他國家。
#@1@#過去中國政府政策導向多以冷卻市場為主,不過觀察近期釋出的政策利多,包括人民銀行罕見宣布大動作降息,以及單邊徵收印花稅、宏觀調控鬆緊度做出微調等等,馮志源認為,看得出來政府除了拯救經濟之外,亦囊括出手救市的念頭,政策上的轉變必然有助發揮激勵投資的效果,不過,投資人應以中長期的角度解讀。若以短期來看,陳培文則認為:「從9月上海A股表現來看,上證綜合指數近1個月報酬率為-4.86%,顯見降息與減免印花稅等利多政策,的確發揮了作用。」其他包括人民銀行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以及最低首付款比率調整為20%。此外,中國央行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至0.27%,財政部亦宣布從今年11月1日起,個人首購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統一下調到1%,且暫停徵收土地增值稅,這些政策利多的實施,均可望對中國股市帶來正面助益。
#@1@#不過,中國股市一直以來均存有2大隱憂,讓投資人始終不敢真正放心進場,其一為大、小非政策實施,造成股市潛藏流通性的問題,馮志源認為,從籌碼面的角度來看,大、小非鎖住籌碼、慢慢流通的作法,的確造成供需結構問題,仍需一段時間方能慢慢改善現況;但問題真正的癥結點,其實是在於買盤上。由於目前市場因投資信心嚴重不足,缺乏上漲的共識,不論是QFII(境外合格投資者)或一般國內散戶均不敢進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潛在賣壓自然無法消化,而壓抑股市上漲空間;相對而言,若全球投資氣氛恢復樂觀,中國重新開始吸引買盤進駐,那麼大、小非便不再是阻礙中國股市的問題。另外,投資中國的共同基金,績效始終無法打敗大盤,也是讓投資者卻步不前的一個關鍵。陳培文指出,觀察國內所發行的大中華基金截至10月20日統計資料顯示,平均1、3、6個月報酬率分別為-16.99%、-25.33%與-38.51%;而上證綜合指數則是-4.86%、-28.9%以及-36.2%。單從數據上來看,的確有這樣的情況,但解讀影響績效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受到港股近期跌幅較上海A股要大所致。因此,投資人應留意基金中的公司持股比例情況,方能符合趨吉避凶的投資原則。短線上近期市場波動幅度較大,注意景氣下滑及金融體系緊縮,可能引發另一波獲利衰退的公司,以及是否有市場傳言中的問題企業;中、長期則可以內需為主的公司做為優先布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