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因為喜歡藝術而收藏畫作,沒想到5年前跟著潮流投資藝術,才發覺以前買的畫太雜、不夠精,只能純欣賞!」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講師熊瑞香被問到藝術投資心得時,先談到此一內心小小的震撼,想必也是很多初入門者的心聲。
#@1@#熊瑞香說她跟藝術很有淵源,從小因為父親經商,常有朋友送日本的畫作,且父親偶爾也會買一些書法、油畫,讓她生活在文學氣息濃厚的環境中,可說是耳濡目染;再加上她高二那年,在新竹市新竹戲院的街上,偶然進入一間賣有日本、歐美名畫家複製畫的小鋪,因為太喜歡雷諾瓦一幅20號的側面女子的畫作,也不管1千多元的零用錢要存很久,就「歡喜」地把畫買回家欣賞。1970年左右的1千元非常大,因為熊瑞香說她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回到新竹教國中,每個月的薪水大約2、3千元,所以,如此肯花錢買畫,她說:「我就是太喜歡了,它就像呼吸一樣,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透露,原本想考藝術系,還拜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的父親、台灣前輩名畫家李澤藩學畫畫,但考術科時,第2天因為沒學過水墨而沒去考,最後上了東海大學中文系;只是她說,畢業後所領到的第1個月薪水,她又全拿去買了一套共30本的《世界名畫家全集》畫冊,回家猛啃。因為難以忘懷藝術,她在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當助教時,特地去考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償夙願,後來成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的講師,有教國文,也有教藝術概論,還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的「空中技術學院」當藝術概論主講人,該節目曾獲2006年空中教學金環獎。此外,學學文創還邀請她在今年12月開課,主講「20世紀歐美重要女畫家」。
#@1@#這樣的背景,說她愛畫、買畫作收藏,是再當然不過的,但熊瑞香坦承,若要談「藝術投資」,卻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因為藝術市場的人為操作、藝術畫作的價格及價值,可是門高深學問。雖然她懂「藝術」,了解那些歐美及台灣與大陸兩岸的名畫家,但直至最近5年接觸「藝術投資」,才發覺自己竟變成「初學者」。「談藝術投資,會不會太銅臭味了?」講話輕柔、外型婉約的熊瑞香,一直擔心著。但她也談到她的收藏履歷,是從學生時代買複製畫,進展到了有經濟能力後,買一些國內外知名畫家的版畫(幾千元到3~5萬元即可買到名家作品),再循序至國內名家的原作。2003年SARS之後,因為跟朋友去逛忠孝東路的阿波羅大廈內畫廊,結識到雲河畫廊負責人,曾出版《買畫也能賺大錢》的黃河,跟著學藝術投資,才將原本單純的興趣,與市場結合,化為有附加價值的投資行動,買進動作更為積極。此外,其他畫廊老闆及拍賣會都成為她大量求知、「拜師學藝」的平台。
#@1@#這一歷程的轉變不得了,因為以前只是了解藝術史,但對藝術市場的操作一竅不通,以前逛畫廊,可能只是去欣賞畫,只想「擁有」藝術品,但現在還多了一層「如何買到有增值潛力的畫家作品」的思考。重新認識藝術及藝術市場的轉變,讓熊瑞香多了不少功課。「就是逛畫廊、逛畫展、逛藝術博覽會,還有進拍賣會。」10月份去逛了國立歷史博物館「朱德群88回顧展」的她,非常佩服馨昌電子董事長鄧傳馨,能夠因為收藏中國抽象畫先驅之一的朱德群大量精品,而能贊助朱德群去年在日本上野美術館辦展覽,及在今年9月至11月,與歷史博物館合辦朱德群的回顧展。熊瑞香備受衝擊,進而覺得自己過去2、30年來,近4、50件作品的收藏,真的太龐雜,可能因為贊助某位畫家友人,就買他的作品,可能在逛畫廊,看了喜歡就買,以致油畫、水彩、版畫、雕塑、陶藝,連近幾年較流行的錄像、數位作品都有。而畫家有前輩畫家、中生代及新生代畫家,當然近幾年最夯的中國當代畫家,及幾位台灣當代畫家的作品也有,卻可能失於不夠具有代表性。
#@1@#她發現,有些藏家會鎖定一些「主題」,如有人專門收藏台灣前輩畫家,有人進拍賣會,專拍該場拍賣會目錄封面及封底的畫,像前幾年一提起林百里,大家就會聯想到張大千的「仕女圖」。當然,能夠如此鎖定特定主題的收藏,財富一定要相當雄厚才行,而屬於公教人員的熊瑞香笑說,這幾年若不是靠著教書、兼課,以及有人邀請她演講的所得,根本很難大量投資,遑論要進階到「專家級」的藏家。但對一些有心朝「收藏兼投資」路子走的人,她認為,還是要有系統性、主題性,未來才能夠享受「擁有」藝術品,又享有增值潛力的雙重價值。而談到投資獲利,她又說,真的很汗顏,除了10多年前,花了40多萬元跟敦煌畫廊買了2件朱銘的銅雕作品,因為後來想買其他畫作,需要錢,而於2006年在中國的拍賣會上賣掉,獲利只有2成左右。
#@1@#不過,她也發覺,出場時點太早,以致沒趕上近年炒作風潮,以該件朱銘同系列作品後來一件高達6、70萬元來看,獲利可以翻好幾番,因此,也讓她學到藝術投資,懂得進場,也要懂得出場,得抓到時機點才行。但若說沒有投資收益,倒也不見得,像之前花50萬元收藏的陳蔭羆的20號油畫作品,2007年畫價曾漲到150萬元;花3萬元買的朱德群的版畫,也高至10萬元;王懷慶的版畫,也從買時的6萬元,高至20萬元;丁雄泉一幅10號的彩墨,70萬元買進,也曾漲至120萬元,都有2~3倍的報酬率。不過,因為沒有獲利了結,在2008年的春季拍賣會,價格好像掉下來,所以,只能像投資股票般,享受「帳上有賺」的感覺,沒出脫前,都不算賺。而包括這些作品及其他大部分收藏,大都被她鎖在銀行的藝術品保險庫內,只留幾件小品,掛在家裡欣賞。
#@1@#但能買到一些有增值潛力的藝術品,熊瑞香認為,除了不斷吸收新知外,勤逛畫廊及進到拍賣會舉牌,都是要做的功課。像逛畫廊,除了找畫外,也在累積鑑賞力,從中培養你觀察這些畫廊老闆找畫家的水準。進拍賣會,除了可以拍一些有增值畫家的作品外,也是建立你跟拍賣會的交易關係,未來所收藏的畫,若想變現、出脫,也比較有管道,這都是藝術投資的「眉眉角角」,可供初入門者參考。熊瑞香也套用黃河老師常說的一段話:「收藏是買自己喜歡的,投資是買別人感興趣的,選擇則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而累積2、30年收畫,以及近5年投資經驗,除了贊助藝術家友人的畫作之外,她個人的收藏原則為:想買的畫家,買他個人具代表性的作品。 逛畫展時,想買的畫,一定是該次畫展的代表作。 拍賣會上合理價格的畫作,這可藉由拍賣會前的預展蒐集資訊。至於投資原則的考慮點為:畫家本身在市場上具有流通性。 畫家在藝術史上有定位。 畫廊經理人推薦。 拍賣會上逢低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