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已悄悄的「飄」進我們的生活中,正如當年電腦由黑白螢幕中的DOS作業系統進入Windows時代,讓不少新富誕生也讓不少玩家被淘汰,現在正為Windows走入Cloud的時刻,也會有人受惠,有人出局。許多人沒有感覺雲端運算時代的來到,事實上,以普及的Gmail信箱為例,Google台灣研究所所長簡立峰表示,背後所需的龐大運算量及儲存空間,即由Google的核心技術「雲端運算」支持。他進一步解釋說,使用端不必管資料被儲存在哪裡,也不必管哪台伺服器在替你運算,雲端運算技術會自動調配散布全球各地的伺服器完成工作。
#@1@#所謂的雲端運算,簡單的說,就是透過將資料拆分成千百個較小的部分,在多部伺服器上同時處理,藉此加快處理速度;當今在像Google、Yahoo!、亞馬遜(Amazon)這些大公司巨資之下,有能力去購買數以萬計的伺服器,並且把這些電腦串起來,成為一個龐大的運算資源。這也意味著將提供更為多樣化和以前無法做到的新服務,像IBM、亞馬遜甚至可以把CPU、儲存功能也放在遠端,讓這一端使用者在這兩項的投資可以節省不少錢。Goog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IBM、甲骨文(Oracle)、惠普、戴爾、昇陽(Sun)等科技大廠,都不約而同的在近年大舉跨入雲端運算領域,搶占先機。其中,Google更在今年第3季向英特爾(Intel)訂購了足以媲美現在全美國伺服器總量的伺服器,市場相信和建構雲端運算環境有關。
#@1@#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經理翁偉修指出,「雲端」這個字眼用得很有意思,第一它是在遠端,再者,雲是大家都看得到,所有人都可以上去使用,最後,雲是一直變化的東西,象徵著它會自動更新、升級。而「雲端」其實是從以前ISP的服務衍生出來,存取網路伺服器、主機代管一路上來。翁偉修表示,雲端運算從2007年底開始被注意到,至目前為止,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但在2009年一定是廠商關注的高成長領域。目前有3種已存在的商業模式,分別是IAAS、SAAS、PAAS。其中,SAAS是比較早期發展出來的一個模式,本來企業在使用軟體的時候是用買斷的方式,自己要負責維護;而SAAS是當企業租用這個軟體,廠商授與使用權,有付租金廠商就幫你維護,用多少付多少。
#@1@#SAAS存在的誘因是因為廠商買斷的取得軟體授權價格過高,以後每年還要付上百萬元維護費用,成本太不划算,目前Microsoft、SAP、Oracle都有提供相關服務。翁偉修指出,現在廠商對SAAS本身還有可用性、可靠性疑慮,因為軟體是在供應商這端,會不會有問題、當機、網路連線會不會中斷;資料也是廠商代管,對用戶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若沒有被保護,被好好使用,萬一被破壞、不當使用,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現在最先享受雲端便利仍然是企業,面對人工、營運成本不斷上漲,各公司莫不絞盡腦汁追求更低成本,台灣微軟副總經理劉念臻博士表示,現在有大量、便宜的儲存與頻寬設備,雲端讓原來在機房內的硬體需求可以移動到網路上,由於計算能力大,硬體性能增進和成本降低,很多資料可以儲存在雲端裡面,不需要在家裡準備太多硬碟,「由cloud server提供者來幫你,你只要把應用、資料丟上去就好。」翁偉修表示,金融海嘯會讓企業減少支出,原物料上漲,當企業建自己的機房成本過高時,還有天災讓企業有風險意識,雲端運算具有精簡運算、委外服務、災難備援的機制。
#@1@#然而很多企業對隱私、資訊安全的考量,不願將資料往上送。微軟Office商業平台資深副總科特.戴爾貝尼(Kurt DelBene)表示,其實雲端可讓企業選擇將運算、資料放在哪一端,若為了隱私權的考量,可以放在自己那一端,如同可選擇今天要在自己的廚房開伙還是叫外送,兼顧了雲的這一端和企業的那一端。Kurt DelBene解釋,對IT部門來說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微軟雲端給客戶選擇,可以在雲端運算和現存的體系自由遊走,「哪天你覺得這個應該收起來在自己企業的機房來做,就可以輕易的轉換。」今年10月27日微軟發表了Azure Services Platform,被稱為「藍天視窗」,強調無縫銜接,Kurt DelBene指出,若使用者已經透過微軟所投資的軟體,也可以在雲端上應用,微軟的平台提供原來的開發工具,如果已投資了上百萬元不用擔心白費和技術銜接問題。雲端時代的來到也給軟體業者帶來商機,首先是強調「分享」的平台,Kurt DelBene強調,雲端重視Working together,即如何把共用文件做彼此的分享是目標之一,還有另一個重要功能是「搜尋」,如何搜尋到其他專家,幫助資訊工作者在資料存取、網路搜尋上做得更好。
#@1@#「若你是個軟體廠商,可以直接把軟體在雲端上面應用,不需要再用盒裝軟體一家一家去賣,而藉由網路販賣。」劉念臻指出,軟體業在雲端平台可以開發自己的應用,下面有很多大機房在支援,背後有強大的運算能力,讓原來會開發Windows程式的人,不需要在電腦上或伺服器上執行,而是在雲端上,台灣的軟體公司甚至可因此替美國企業服務。「PC、手機、遠端電腦都可以透過這個service全部整合在一起,發揮更大的效益。」Kurt DelBene 所談的環境已經逐漸在實現了,雲端平台不但改變企業生態,也將改造手持、行動裝置的未來。台科大教授盧希鵬毫不猶豫的說,雲端運算讓複雜的計算、儲存在遠端執行,這意味著手上的電腦、手機本身的晶片負擔可以減輕,或者說「不需要用到那麼貴的晶片」,更甚者,若連軟體都在雲端上執行的話,買電腦時不一定要裝全套的應用軟體像Office,需要的時候再上去用就好,晶片、軟體的錢都省下,電腦、手機將可更便宜。
#@1@#3~5年之後的環境,走向無線區域網路、行動電話網路整合趨勢,劉念臻舉例說:「現在1個人平均有3到4個無線裝置,手機、PDA、MP3、電腦等等,但是它們都是獨立的裝置,假設你忘記1張照片到底存在哪,還要一個個去找。」各個裝置之間互相『不認識』,但在微軟雲端azure裡頭,裝置之間會互相認識,並透過網路自動的copy到指定的裝置中。但是,這一切要更順利的實現,伺服器的投資是必要條件,而各家科技、網路廠商大舉投資在機房伺服器上,讓台灣電子業逐年受益,例如專門出惠普(HP)伺服器的鴻海(2317),以及剛打入戴爾(DELL)的英業達(2356),也是全球最大伺服器製造商,2008年在企業伺服器產能配備預計可達200萬台,產生700億元營收,占營收比重25%,其毛利更比筆電高出4倍(15~20%);其他像廣達(2382)、緯創(3231)和神達(2315)也是外資可能合作的夥伴。此外,為了建構更完整的網路環境,不論是機地台或者個人裝置在無線網通的需求將更高,網通相關族群中的友訊(2332)、正文(4906)、雷凌(3534)都被法人密切注意中。
#@1@#今年可說是雲端的啟動關鍵年,IBM宣布斥資3.6億美元興建資料庫中心,目前在全球雲端運算中心合計起來就有9處,預計今年將再新增13座這樣的基地。而惠普、英特爾和雅虎也聯手打造試驗台,建置6座資料中心,預定在今年底前啟動。盧希鵬指出,早在1996年比爾.蓋茲在他的書《擁抱未來》中說,要在西雅圖建造很大的機房,放數千台伺服器,到時候全世界使用微軟產品的人就不需要到處去買光碟片或者四處拷貝了,所有Office軟體將用水電費的方式支付,他在書中還開玩笑的說台灣就不會有人用「大補帖」了,12年過去了,終於看到微軟推出了雲端運算,逐漸實現了比爾.蓋茲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