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一些人會認為,除非是專業需要,不然無須特別「投資」在自己身上。他們會以間接的方式回饋自己,例如:把自己的資源奉獻給配偶、家人、工作或社區等。當然,以間接的方式回饋自己,當事人也會有很大的收穫(我們將在後續文章討論此一主題),但是,畢竟那是在為他人而奉獻,並非個人自身幸福的基本泉源。為了提高內在幸福感,讓人生得以更圓滿,把個人資源投注在自己身上是正當且合理的。比方說,你想擔任社區領導者,或是在去羅馬旅行之前,下定決心把義大利文學好,或者參加編織班等,只要你願意投資自己,你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繼而擁有更多的資源,繼續投注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中。每個人都有無限的選擇,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把錢或其他資源投注在自己身上,這也可稱為是一種投資。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要從哪裡開始著手?我們又怎麼知道,做這件事一定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
#@1@#米霍儀.奇克燦米霍儀(Mihaly Csikszentmihalyi)現任芝加哥克萊蒙研究學院生活品質研究中心(th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Institute at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在學界最廣為人知的成就,便是率先針對「流」(flow)所作的探索。「流」意指「個人完完全全投入特定活動的狀態」,雖然正在從事這項活動的時候,你會感到負擔沉重,甚至備感壓力,然而,當圓滿完成任務後,你會因此感到深深的滿足。奇克燦米霍儀把上述活動稱為「工作與玩樂的極致結合」,因為這些活動讓我們在努力工作之際,也能感到樂趣無窮。野外攀岩運動、受到一本好書的薰陶而暫時脫離世俗的羈絆,也都有同樣的效果。如何從隨波逐「流」的過程之中獲益呢?其實,無須侷限在特定的活動之中,去做你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激發你的興奮感,讓你對人生充滿活力;就像住在德州艾爾帕索的退休人士萊恩一樣,當朋友力邀他一起籌組地方劇院公司時,他才發現生活的意義。雖然萊恩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幾次擔綱演出的經驗,多年以後,就在他年屆67歲之際,他才重操舊業,參與舞台劇的製作。萊恩說道:「我開始學習如何唸台詞、參加預演、認識劇友,我甚至還在社區大學裡兼課,傳授舞台表演的技巧呢。」此外,萊恩也開始跟幾位劇友巡迴演出,為鄰近社區做表演。萊恩開玩笑說:「如果在我剛搬來這裡的時候,有人想找我搞劇團,我一定立刻回絕,但是,自從加入劇團後,我感到自己變得創意十足,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可絕非萊恩原先預期要過的恬淡寧靜的退休生活。就像大多數的人一樣,萊恩對劇團付出熱情,付出昂貴的時間與金錢,但他獲得的珍貴經驗卻遠大於此。除了與劇友的例行看戲、看電影之外,萊恩還參加美食團體,輪流作東主持聚餐晚會,他還幫助當地的劇作家自行出版劇本。「當你下定決心要投資自己以後,你會發現事情變得愈來愈順利,一切漸入佳境。」這是萊恩最喜歡的電影「心塵往事」(The Cider house Rules)中的一段話,也代表了他從劇團之中所獲得的啟發,並不限於消遣而已,他還從中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1@#你有沒有想過,為何煞費苦心的體驗(有時還得付出相當的精力)卻反而讓人大感滿足?原因在於:人類喜歡接受挑戰,把才能逼到極限,藉此拓展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並增進我們的技能。根據奇克燦米霍儀的看法,人類天生就有冒險犯難的「體驗需求」,和人類對於食物、溫暖以及舒適的基本需求一樣,都是增進個人理想幸福所需。當然,我們也喜歡把時間花在看電視消遣、下載無聊的電視影集等活動上,不過,如果可以自己選擇更有意義的任務去參與,投入有益身心的活動一定勝過其他各類型的享樂,更能儲備我們的快樂。雖然從事不費心力的享樂會讓人感到暫時的滿足,然而,奇克燦米霍儀認為:「事實上,享樂能帶給世人的好處,必定會隨時間呈現『效益遞減』的趨勢,我們很快就會感到無趣、不耐;反之,假使我們願意花心思去學吉他、學外語、運動或幫助他人,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獲得愈來愈多的回饋,也就是說,當我們主動學習新技能並掌握人生的新契機,我們愈能從中體驗更大的快樂。」
#@1@#根據奇克燦米霍儀的研究,一般人透過積極投入刺激個人成長的活動而獲益良多,諸如工作、居家生活、跟配偶的親密關係、跟小孩相處、為了你自己等,「你會感到更加快樂、更滿足、更富有創意,並擁有更高的自尊心。」奇克燦米霍儀的論點受到加州大學河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心理學家宋妮雅.露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及其同僚的支援,他們發現:「相較於片面改變個人環境來說,透過『發心發願』所從事的活動對於個人的長期福祉更能產生重大的影響。」露波莫斯基在論文「追求快樂:打造重大轉變」(Pursuing Happiness: The Architecture of Sustainable Change)中,針對大學生對學期成績所設定的個人目標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凡是學業成績突飛猛進或努力達成既定目標的學生,自身的幸福感也因此獲得了最大的提升,這種高滿意度甚至能持續三年。然而,露波莫斯基認為人類的滿足感並非來自成功的快樂。更確切地說,人類藉由投入「自發」(self-generated)的生活目標,帶來了正向經驗的累積,自己因此有長足的進步或學會新技能。來看看41歲的貝絲有什麼自動自發的新體驗吧。就在她遭到奧勒岡州土地管理局(the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 in Oregon)裁員後,她決定重返學校研究按摩治療術。
#@1@#貝絲的弟弟死於愛滋病,在他臨終前,按摩治療發揮了舒緩病痛的效果,這讓貝絲有了轉換跑道的念頭,希望成為合法的按摩治療師,幫助愛滋病患減輕痛楚。在取得家人的支援與諒解後,貝絲重返學校進修一年,到她開始正式執業之前,她還得投注大量的時間與金錢,貝絲必須解決這個難題。後來,貝絲借了一萬美元的助學貸款,還接受親戚的雜費補助,才得以完成學業。但是,即使她已經解決學雜費的問題,她的家人卻得節省一半的開銷,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貝絲因此深感愧疚,她希望能夠彌補家人為她所做的犧牲。貝絲說道:「我認定自己應該身兼學校的優等生及家庭的模範母親等角色。所以,我在第一學期時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不讓自己享受一丁點的空閒時刻。唸書告一段落,我就會去打掃家裡,跟女兒一起玩,或去料理晚餐。」幸運的是,貝絲很快就了解到,這麼冒險的自我投資實際上讓她獲利豐厚。貝絲熱愛研讀解剖學及生理學,她也發現自己對於按摩有很高的天賦。因為重拾學生生活,她體認到,追求有意義且充滿刺激感的生活,不僅是絕妙的主意,也是投資自己的最佳方法,而這正是長期獲利的關鍵。連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