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分析師常常會在電視上對著觀眾口無遮攔的說:「只要你今天成為我的會員,我就會告訴你1檔明牌,並且一定會在最低價的時候,通知你進場,然後,一定要聽我的指令,當我要你出股票的時候,你要毫不猶豫的立即賣出,因為我會帶你賣在最高價位。」能夠「買在最低、賣到最高」當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這樣發生的情況機率有多少?沒人統計過,不過,跟一般要中樂透的機率,恐怕差不了多少!
#@1@#聰明的投資者,絕對不會強調自己股票的投資會買在最低點,在股市操作有長達20年經驗的邱士展說:「這麼多年來,我從3萬元開始投入股市,到現在台北市已經擁有3棟市中心的房子,都是投資股票賺來的,可是,我從來沒有買過哪檔股票的最低價位,而賣在當時行情的最高價位。」問他是如何操作股票的,邱士展輕鬆的說:「我不求買在最低點,只求買在漲勢確認後的低點右邊。」簡單的說,他一定趨勢看清楚之後才出手,「我會追高去買股票,是因為我確定漲勢已經成形,認為後段還有漲勢空間,所以,我進場買股票。」他補充說道。不過他也說,股票從來沒有賣在最高價的經驗,因為他通常會盯住股票看,等到趨勢已經確定開始下滑之後,他才會賣股票,所以,當有人說他某檔股票獲利30%的時候,邱士展說:「我通常賺不到那麼多,大概別人賺3成的時候,我通常只賺2成。」然而,當別人在賠錢的時候,他總是能避開下跌的風險。
#@1@#想要在股市中賺錢,是要花工夫研究的,嘉實資訊就研發出一套用歷史統計數據方式選股的招數,根據台股20年的股市表現來看,發展出一套「季數操作法」,這個「季數」與一般所稱的「技術」是不一樣的。依據統計與機率的原理,得出的操作結論是:「每年在第4季指數最低的時候進場買股票,隔年第1季指數最高點賣股票,通常都會有還不錯的投資報酬率。」以嘉實資訊製作出來的數字來看(見下頁附表),2001年第4季的最低點出現在10月3日的3436.25點,而2002年第1季的最高點,出現在3月27日的6326.34點,股價變動幅度為84.11%。2008年第1季的最低點出現在1月23日的7384.61點,而第2季最高點出現在5月20日的9309.95點,股價變動幅度為26.07%。在這樣的計算方式下,把台股過去21年的歷史紀錄拿出來統計與計算之後,發現表格中,在下面一行的「平均數」中,數字最大的是第1季的40.87%,最小的是第3季的35.78%,所以,從這行數字來觀察,可以用歷史的機率得到印證,「從每年第4季的低點買進,到次年第1季高點賣出,股價平均會有40.87%的漲幅。」
#@1@#從附表中也可以看出,歷年來第1季的股價變動率都超過10%以上,而小於10%的次數,歷年第2季中有2次,第3季有8次,第4季也有2次,所以,可以知道第1季股價變動的機會應該最大,而第3季最小。在1991年,全年的股價僅有1.56%的漲幅,但在4個季度中,股價都有一定的波動幅度,比如在第1季與第2季,波動的幅度都超過1倍,第3季與第4季起碼也有超過14%的波動幅度,從整個表中的數字來看,台股每季從上季最低點到本季最高點的波動幅度都不小,如果投資人能改善投資技術的話,不是沒有獲利機會的。而且以附表的各季波動幅度來看,台股指數的波動幅度在全球股市中,是夠排進前3名的。從這樣的機率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第4季的低點買進,應該是個很好的投資策略。」現在正是台股的第4季,加權股價指數在11月21日已經出現了3955.43點的低點位置,如果這個指數位置是第4季的最低指數,那是不是透露著現在可以開始進場買股票,等待著明年第1季的高點出脫股票呢?!從過去的歷史看得出來,這樣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1@#雖然「季數操作法」已經確定11月底出現第4季低點,可以進入買進訊號,但是,還是必須參考「技術操作法」,從技術線型的角度來看看,現階段行情是否有機會真的從12月發展到2009年第1季的高點,然後進行獲利了結。從歷年來台股高、低點成交量變化來觀察,一般的技術分析人員都認為,日均量必須降到430~450億元左右,才算是底部訊號浮現的滿足點;量能的觀察指標還有另一個,那就是「融資餘額」,統計到11月底,融資餘額剩下1173.33億元,從520以來到11月底為止,融資餘額減少達2434.09億元,當大盤加權股價指數從9309點下滑到3955點,重挫57.5%之際,融資餘額從高點3686.61億元下滑至1173.33億元,下跌幅度達68.17%,雖然融資減肥幅度仍未達到2001年10月低點時期的81.67%,但是,融資餘額減肥幅度已經超越大盤下跌幅度,顯然大盤指數的底部已經「呼之欲出」。
#@1@#儘管部分的數字、現象、證據顯示了行情應該會在2008年底出現一波像樣的「反彈」走勢,然而,依舊有悲觀的分析者認為,行情在這裡還沒有跌完,他們所持有的論調則是「國際經濟危機並沒有解除,隨時恐怕都會有震撼人心的經濟未爆彈出現」。舉例來說,美國花旗集團傳出財務危機之後,美國政府立即伸出援手,迅速解決了這個金融超級巨無霸的危機。然而,部分美國財經分析機構已經在揣測,繼貝爾斯登、美國國際集團(AIG)……花旗之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是不是可能成為「金融危機準星瞄準的下一個靶子」,這樣的疑慮其實來自於這家目前全美第3大的銀行在11月股價下跌了36%,更加上「股神」巴菲特正在持續降低手中美國銀行的持股。今年6月,美國銀行以總價40億美元收購了全美最大的商業抵押貸款機構全美金融公司(CFC);9月,美國銀行又計畫以440億美元收購華爾街第3大投資銀行—美林集團。有能力併購他家金融機構的銀行,怎麼會出問題呢?主要是獨立研究機構CreditSight發布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房地產的表現超出市場最壞的預期,美國銀行的核心資本率可能走低至7.15%。儘管監管部門對此的最低要求是6%,不過一旦該指標達到或接近7%,都足以令投資者感到驚慌失措。」因為,在美國政府大舉注資花旗集團之前,花旗的核心資本率走低至8.64%。
#@1@#其實,用最悲觀的角度來看,頂多是12月份再出現一次測試4000點整數關卡的壓力是否守得住。要知道一件事,雖然現階段經濟面臨國際金融風暴而吹起刺骨的寒風,但是,也別忘了,全球各國的政府與財經單位,都在努力的「救經濟」、「拉股市」,在這股經濟冷風中,很多投資者也明顯感受到政策面的一股暖風正在開始吹起來,不管這種暖風是否能抵銷經濟寒風。但是,股市投資者都知道的定律是「不要跟趨勢對作,也不要跟政策對作」。看看11月28日突然宣布金管會主委陳樹請辭獲准,由永豐金董事長陳接任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陳樹任內碰到金融海嘯風暴,因為處理問題的績效與速度未能達到民眾(或政府高層)的要求,讓政府高層面對來自於民間很大的壓力,所以,陳樹成為台灣歷任金管會主委中,最短命的一位,只擔任了5個月的時間。接下來,陳接任金管會主委之後,如果股市沒有起色,甚至繼續在12月份創下新低,那麼,陳樹豈不是白白被犧牲,到時候,行政院長劉兆玄恐怕會被「批」得更慘。
#@1@#因此,陳接任金管會主委之後,以他過去在證券業界的資歷與經驗,應該很容易的就掌握住股市的脈動與需求,「在現階段技術面最成熟的時候,能夠適時的運用一些『策略』,應該很容易讓股市出現一波像樣的反彈。」一位資深但近期卻不敢發言的分析師私下這麼認為,至於是什麼策略呢?這位分析師說:「唉呀!陳心裡很清楚該怎麼做的啦!他在業界也不是只待一、兩天,要讓股市好起來,最有效的方法不過就是那幾套嘛!」台股已經連續重挫了7個月,「如果再跌下去,今年的過年,不會是張燈結綵喜洋洋,恐怕會是家戶閉門哭辛酸」,一位投資人這麼形容現在的心情,2009年1月18日有消費券的題材,1月20日之前,也有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將就任的題材,這樣的消息面不會等到明年1月才在盤面上發酵,所以,最有可能的是表現在12月的台股,而12月政府高層換了一位金管會的新主委,如果陳能把股市行情「帶起來」,只要氣勢緩步走揚,延續到1月份的「消費券行情」、「歐巴馬行情」,然後讓大家能夠順利的過農曆年,起碼跌了7個月的「股市怨氣」能夠得到一些舒緩,也是件不錯的事。
#@1@#其實,從過去的經驗與股市漲跌機率分析,第4季的12月份本來就是指數比較容易上漲的月份,以過去21年的台股12月股價表現來看,在12月上半月的15天中,股市有機會上漲的天數達9天左右,下跌的天數約6天左右(見下圖),若放大到全月觀察,股市上漲天數可以放大到18天之多,所以,以過去資料統計,12月份台股上漲機率為51.2%,下跌機率為48.8%,這個時候,必須靠政策拉抬,上漲的效果會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