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盤趨勢方向,近期提出3個主要觀點,分別為:1月前後為費氏時間波轉折,2008年11月4日~2009年1月20日為歐巴馬預期心理蜜月行情,電子股將複製9~10月金融股遭遇美國三大金融機構危機淬煉後的大反彈行情。儘管美國汽車紓困案受阻而導致12月12日的亞股大跌,但是全球股市都還守在20日均價之上,一點也沒有破壞目前的中多漲勢;況且12月摩台指多數時間,都維持正價差的偏多訊號,自然偏多立場沒有改變。
#@1@#既然作多的立場不變,那麼還是又回到選股的問題。對於2009年產業的展望,上期提到「全球央行的降息循環還沒到盡頭,而且還可能出現零利率環境;消費力在失業率頻創新高下持續萎縮,使得目前景氣的能見度是L型」,換言之,電子業的11月營收急凍之後,等於提早宣告電子進入傳統淡季,所以,11月營收創新高的個股,可作為選股的方向,大致上集中在太陽能、高階智慧型手機、線上遊戲等族群。就2009年的電子產業展望而言,太陽能、低價電腦與LED分別具有28.6%、17.2%與15.7%的年成長率最被看好,國際大廠以Qualcomm與Apple的展望最佳,分別為14%與19%。在金融風暴下,M型化的消費行為再度往右傾,低價電腦經過2年的摸索後,產品的設計逐漸走向分眾/觸控/10.1吋的趨勢。輕薄省電、3.5G內建的設計成為主流,在輕薄設計趨勢下,LED背光滲透率達28%,為2009年LED最主要的成長動能,這個成長率還不包含大陸白牌NB的成長性。太陽能族群雖然從前幾年40~50%的年成長率下修至2009年的28~30%,仍然是成長率最高的電子次產業。
#@1@#但受到原油從147.27美元高點修正72.28%,西班牙補助政策到期與新一波補貼縮減,加上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市場需求與政府財政,業者融資壓力大增,導致小廠倒貨求現,產品價格跟著一團亂,電池現貨最大跌幅超過35%,多晶矽現貨跌幅超過40%,造成整個太陽能族群2009年產業展望能見度大大降低。以至於這波反彈上來,不僅法人機構紛紛調降投資評等,而且融券也一路大增,很明顯的市場心理相當保守,因此特地針對目前市場對於太陽能產業的疑慮一一作說明。與太陽能波動相關性高的原油交易,自從美元指數從7月的71.31起漲以來,原油共下跌了106.45美元,這段期間也同時是太陽能族群跌勢最兇猛的時候。原油的上漲有利替代能源的意識抬頭,最主要的論點來自於原油上漲將縮小傳統發電價格與太陽能發電的價差,例如天然氣價格等於或超過每千立方英尺8美元時,以風力發電替代天然氣發電才有獲利空間(太陽能要11美元以上),如今天然氣價格已跌破6美元,也難怪7月之後太陽能族群跌跌不休。但是跌到40.82美元的原油已經露出中期反彈的徵兆,當各位看到本文時,相信OPEC已經通過大減產的決議,這將進一步確認超過30年以上的40美元底部型態與1998年以來的長期上升趨勢線仍發揮有效性支撐,所以原油很有機會在OPEC大減產、冬季熱燃油旺季與聯準會持續降息的利多下(別忘了還有大陸去年才啟動的戰備儲油機制),反彈到80美元以上。
#@1@#至於各國政府的補貼政策,無可諱言的,降低補貼率是潮流,這主要是德國從2005年起實施補貼政策時,寄望帶動國內的太陽能產業起飛,進而增加就業人口。但是從2007年起發現這樣的美意,真正受惠的卻不是德國境內的太陽能廠商,而且通常每到年底之前為了搶搭較高的補貼率,很多非德國境內的太陽能電池或模組的品質不佳,時有退貨傳言,所以檢討之下,逐年降低補貼率,回歸市場競爭已成各國政府的共識。因此儘管歐洲需求仍是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但年成長率卻是逐漸下滑,取而代之的是美國與其他地區。美國一直就是CO2的最大製造國,但偏偏就是不簽署京都議定書,自然在先進國家當中,替代能源的動作屬後段班。但是2009年是個關鍵年,因為歐巴馬對於替代能源是較支持的,明顯的跟具有德州石油商背景的布希立場不同。在歐巴馬的阿波羅計畫中,包括了在未來10年投資5千億美元,希望2025年替代能源比重可達25%,同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此計畫也可創造500萬個「綠領(green-collar)」工作機會,與此同時,美國也有超過30個州規定在未來5~10年內,公用事業的用電中至少得包含10~20%的再生能源。對於各國政府因金融風暴衝擊政府財政,而擔心無預算補貼太陽能產業的觀點,深表不認同。
#@1@#要知道目前各國政府正在舉債擴大內需市場之際,眾人竟然還停留在舊時代的「刺激內需必定是擴大基礎建設」這類的論調;須認清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是不管太平盛世或是金融風暴,甚至通縮年代,拯救地球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千萬不要輕忽了各國政府菁英份子的智慧,片面地用「以偏概全」的角度,來認為各國政府已把錢撒在填補金融風暴的黑洞,就無力且無動機再舉債支持替代能源政策,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例如美國政府最近的金融紓困辦法中,國會提出17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優惠來促進各種形式的環保能源發展,如充電式電動轎車,以及開發能吸收並儲存燃煤電廠排放之二氧化碳的裝置技術。風力發電的生產、投資之稅收抵免優惠延長為1年,地熱延長為2年,太陽能更延長足足8年,就足以證明上述的觀點。所以在傳出歐巴馬已決定提名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所長的朱隸文出任美國能源部長,就可看出歐巴馬的確是有決心推動阿波羅計畫,因為該研究室是美國能源部轄下最老牌的研究室,以核子研究著名,近年成為生質燃料和太陽能科技重鎮;且朱隸文近年積極參與跨界別的研究工作,尋找方法應付全球氣候暖化問題,他現時重點研究就是生態燃料和太陽能。
#@1@#先釐清需求面的疑慮後,剩下的就是供給面。當下的多晶矽缺料潮源自於2006年,而多數的擴產啟動於2007年,以西門子法費時18~24個月來看,2009年的確是多晶矽7大廠釋出料源的時間點。更何況半導體產能利用率下滑,不景氣至少延續到2009年第2季,理當更可解決太陽能缺料的問題。iSuppli預期2010年太陽能電池發電量將從2007年62億瓦增至178億瓦,到了2012年還會成長至275億瓦;但多晶矽2008年預期有57億瓦的發電量,到2010年達到194億瓦,2012年將達376億瓦。從這個角度的確是「供大於需」,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為何多晶矽的現貨價回跌到2007年的200美元起漲點之後就不跌了?因為這些都只是合理的推測,真實情況的變數太多,誤差極大。例如2005~2006年的手機換機潮熱了2年之後,各大法人機構大多持衰退的角度來看待2007年手機產業的年成長率,結果,就因為這樣的預期心理,讓多數的手機族群從2006年中就見到了高點,後來2007年的高點很多手機族群就脫隊了,而實際上2007年手機產業比2006年的10.17億支成長了12.4%。這次多晶矽的缺料雖已歷經2年,但也很有機會重演2005~2007年手機連續3年成長的戲碼,當中的關鍵在於多晶矽的「良幣驅逐劣幣」,未來只有品質佳的多晶矽、太陽能晶圓與電池才能滿足買家的需求,這就是2009年多晶矽缺料仍無法徹底解決的關鍵。
#@1@#綜合以上的論點,2009年的太陽能族群仍有跌破專家眼鏡的成長性,但個別廠商的競爭即將進入肉搏戰,是股價差異性極大的1年,因此基於多頭在1月20日歐巴馬就任之前,仍有表現的空間,本周將推薦茂迪(6244)列入核心持股名單。
#@1@#2006年4月18日與MEMC簽署了一份8年的非約束性意向書,同月茂迪(6244)創下985元天價,由此可見當時投資界對於這波太陽能熱潮下的多晶矽掌握度之重視,「有料為王」為當時最主要的投資觀念。但後來同年8月茂迪放棄與MEMC簽訂10年多晶矽長約,改採1年1約與現貨占60~70%的購料策略,造成毛利率從2006年第2季的33.45%下修到2008年第2季的14.34%歷史新低,股價也因此跌到了49.4元。對於這樣的策略選擇,曾在美國能源部「替代性能源實驗室」待了19年的新任董事長左元淮博士卻始終堅持這樣的穩健經營原則才是長久之道。低調了2年,終於盼到了多晶矽現貨價崩跌的走勢,儘管目前的多晶矽價格還比2006年的100~150美元要來得高些,但當時長約比重較低的劣勢,成為現今的優勢;況且2009年長約、現貨、代工比重為50%、25%、25%(2008年各1/3),是國內三家電池廠中長約比重最少者,故毛利率侵蝕最小,甚至可望逐漸攀高。累計2008年1~11月營收,茂迪仍以216億元遙遙領先昱晶的151億元,穩居太陽能龍頭寶座,預估2009年產出380MW,EPS約9元。但相較於其他太陽能電池廠而言,茂迪從上游的AE多晶矽、昆山的矽晶圓廠到下游的發電系統等垂直整合的深度與綜效,甚至在美國與印度的布局廣度,皆是國內所有太陽能電池廠當中最具有潛力的公司,預期2009~2010年茂迪將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