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已經連續三十三個月負成長,主要受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以及產能過剩的拖累,並且也影響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到一.四%的近五年低點。中國因為經濟放緩導致對原物料的進口減少,這又進一步帶動國際基本金屬期貨走跌。今年以來,銅期貨跌幅達一三%,而原油跌幅已經達四成,就業情況不佳,薪資增長也遲緩,將壓抑消費力,使得分析師擔心中國有從「去通膨(Dis-inflation)」滑向「通縮」的可能。摩根大通認為,全球大宗商品的超級週期已經結束,但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會大幅下降,中國CPI年增率在二○一五年全年平均會降到一.五%,而渣打更預估中國CPI年增率在明年第二季可能降到○.五%,並指出,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將衝擊企業獲利以及薪資的成長。當然,中國不是唯一擔心通縮的國家。歐洲根本就是有半隻腳已經踏進通縮的門檻了。富邦金控資深經濟學家羅瑋表示,歐元區等先進國家薪資成長緩慢,人口老化,政府財政困難,力行撙節措施,導致經濟成長喪失動能;而在新興國家如中國,則是先前過度投資,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強勢美元又引發貨幣競貶,出口產業被迫流血輸出,再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滑落,所以二○一五年的物價將會非常平緩。「令人擔憂的是,先進國家物價持續下滑,除日本微幅增加外,其餘幾乎是零成長或下滑,」羅瑋認為,各國都必須關注因為通縮而陷入惡性循環的隱憂。
*意猶未盡,看更多>>2015談理財,精選20大趨勢美國延後升息、中國成長減緩、貨幣戰爭、自由貿易協議、滬港通、石油大戰、暖化商機、黃金打底、老齡化商機、第三方支付、4G元年、機器人、大數據、個人工廠時代、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