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進步,可從個人生產力的提升來做衡量。您桌上的電腦,就是最好的案例。五十年前,這玩意兒跟房間一樣大,需要一支科學團隊來操作。現在,不用花一個月的薪水,就能買來很不錯的電腦,一個人完成在過去甚至需要一間公司才能執行的工作。臉書的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就是窩在大學宿舍利用電腦,為自己謀得巨額的財富。儘管如此,個人的生產力,還是受制於一些基本的局限,亦即,我們無法將心裡想到的東西,憑空變成手上的具體物品。在這方面,科技仍停留在很原始的階段─缺少了什麼東西,只能出門去買,或是找別人訂做。為什麼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地DIY?是否有什麼方法,讓我們能夠自製生活用品,或是將腦海中浮現的聰明點子,變成能做測試的原型樣品?終於,3D(立體)列印技術的發明,解答了這個問題。從波音工廠到客廳的新工業革命傳統的工業製造,是將塑膠、金屬等原始材料,透過切割或是加熱,做成預設的形狀、組合成產品,這個程序昂貴而且危險,大多只能在工廠內進行。3D列印的突破,是用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技術,取代過去的減材製造(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只要將物品的立體藍圖輸入電腦,3D列印機就能用原始材料的粉末,一層一層堆積出成品,讓人腦的空想變成現實。因而,不論在大工廠或是個人工作室,3D列印都掀起新的工業革命。在紐約斯克內克塔迪,美國奇異(GE)公司的總部,工程師展示著高爾夫球大小的鈦合金球體。球體最外層是錯綜複雜、密密麻麻的鐵絲,裡頭卻是空心的。這是3D列印生產的飛機零件,再精密的雷射切割,也不可能做得出來。奇異將它用在波音飛機的噴射引擎裡,增強飛機的耐用度。《長尾理論》的作者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寫作和巡迴演說之餘,在加州開了一間賣模型飛機的小公司。他用3D列印製造模型,還鼓勵客人到公司網站下載設計圖、自己列印,比等亞馬遜送貨還方便。用新工具發明的新產業最值錢「3D列印帶領人類進入『大量客製化』的時代。」安德森說:「市面上買不到的東西,不用再花大錢訂做,每個人的客廳都能成為個人工廠。」看好「個人工廠」的普及化,國內外的廠商都招兵買馬、角逐市場。光在台灣,就有金寶(2312)、震旦行(2373)等數家公司,投資生產自製的3D列印機。其他業者則將焦點放在3D列印使用的耗材,投資塑膠和金屬粉末等材料。值得深思的是,在個人電腦崛起的年代,戴爾、惠普等硬體公司曾經風雲一時,但最後的贏家,卻是用個人電腦發展出全新產業的巨擘,例如臉書的祖克柏。因而,如果有哪位先行者,能運用3D列印開創出人們未曾想像過的公司,則很可能就是個人工廠時代裡的臉書和Google。
*意猶未盡,看更多>>2015談理財,精選20大趨勢美國延後升息、中國成長減緩、貨幣戰爭、自由貿易協議、滬港通、石油大戰、暖化商機、黃金打底、老齡化商機、第三方支付、4G元年、機器人、大數據、個人工廠時代、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