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現在市場上對中國2009年GDP年增率是否仍能「保8」存有高度爭辯,但在歐美日等成熟國家失業率不斷攀升,GDP紛紛傳出衰退訊號時,反觀中國11月貿易出超創下400.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紀錄,以及近月的零售銷售依然保持20%以上的年增率(11月年增率20.8%),且11月固定資產投資仍較2007年同期有近27%的增加。因此,中國的經濟振興方案及其帶動的內需及消費動能,不但是2009年全球新興市場領頭羊,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1@#從近期的幾項製造業及出口數據,就可發現中國也難以置身金融風暴之外。舉例而言,中國1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指數編制以來最低;11月工業生產年增率僅5.4%,創10年來最低;11月發電量增速衰退9.6%,為1998年5月以來首次連續2個月衰退。反映在出口數據上,中國11月出口年衰退2.2%,為7年來首次下滑,市場開始預期2009年可能僅有個位數成長。中國當局就是因為瞭解2009年成長的阻力重重,所以才會推出經濟振興方案,營造寬鬆的貨幣環境(9月以來連續5次降息)、對房市買賣的門檻和稅率降低,及推動農村土地改革等,希望在全球不景氣之下,透過內部轉型達成自發性的成長。近年來,中國對出口依存度持續攀高,出口占GDP比重從1998年不到20%升高到目前近40%;消費占GDP比重則持續下降,從60%降到50%,因此,擴大投資與提振消費是2009年經濟能否保8%的關鍵。德意志銀行甚至估計,如果中國未能推出4兆人民幣的振興方案,則2009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僅有4.5%。
#@1@#然而,比較1998年中國也曾推出類似救市方案,與2008年經濟振興方案時的環境,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論在財政體質或經濟刺激方案等方面,都已足堪為全球新興市場的領頭羊。以財政體質來看,現在中國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NPL)已經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5.6%(1997年為40%以上);財政收入占2007年GDP比重提升至20%(1997年12%);政府公共負債占2007年GDP比重降到30%,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僅高於澳洲。中國政府將此次的4兆人民幣刺激方案視為機會。因為對中國來說,如果經濟增長放緩,將面臨龐大的就業壓力,所以,中國必須維持中長期8~9%的增長,藉以創造每年新增至少800萬的就業人口。此刻,中國是在自身金融條件強勁的情勢下啟動此一經濟刺激計畫,不再仰賴拮据的美國消費者,而是由強化自身的基礎建設從而帶動內需產業發展,減緩出口下滑的衝擊,平衡全球經濟成長(見附圖)。
#@1@#對於抵抗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站在絕佳戰略位置,不僅具備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6兆美元的存款,中國金融體系亦保持極佳的流動性,個人負債水準低,儲蓄率高達50%,財政盈餘占GDP比重逾1%,國債占GDP比重僅18%。就算經濟刺激方案全部由政府新發行債務取得資金,國債占GDP比重仍將低於35%,相較於美國的75%、日本的150%,或其他新興經濟體的50%至100%,中國仍具有利地位(見附表)。儘管中國第4季GDP成長率可能不會有漂亮成績單,但我們認為部分投資人對中國未來成長的看法過於悲觀,而且也低估了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和股市的能耐。目前市場估計中國的經濟振興方案,可望推動2009年GDP成長1.5%至3%。JPMorgan預估中國2009年的本益比僅9.3倍,企業盈餘成長15%,而且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及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將以銀行、電信、保險和零售等內需企業為主,對外銷導向的原物料和出口業來說則較為不利。2008年10月的三中全會通過將進行大規模的農村土地改革,二次農村改革可說是1978年中國農村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再一次的重大產權制度改革,使用期限拉長有助農民進行更長遠的規劃,農耕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如果能轉型創造優於農耕的收入,相信對於多達8億、占中國人口超過2/3的龐大農民來說,可有效改善生計。券商估計,非農業的建設用地土地價值高達120兆人民幣,是個相當長遠的經濟轉型誘因。
#@1@#一旦農民收入提高,首先受惠者非內需產業莫屬。首先是消費產業,包括從基本民生消費的質量提高、到奢侈品的消費緩增,都是可以預期的現象。其次是基礎建設相關行業,受惠農村轉型、都市化加速緣故,根據聯合國統計,中國2006年都市化比重僅41%,低於全球平均的49%,預計到2025年時將提升至60%,推動交通運輸、通訊服務、奠立地產等基礎建設的需求。有鑑於中國實力堅實、成長潛力不容忽視,我們建議積極型投資人直接選擇中國基金介入,穩健型投資人則從大中華基金下手,至於保守型投資人也可選擇兼具大中華股市搭配成熟債市的平衡基金。至於投資方式,在全球景氣尚未回溫或中國刺激方案尚未帶動顯著內需動能之前,建議採定期定額方式進行12個月以上的投資。預料大中華基金將成為2009年最熱門的基金之一,且多檔中國基金將陸續引進國內銷售,大中華市場的熱度相當值得期待。(本文作者為摩根富林明投信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