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遇到二次大戰以來全球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個結合了中、港、台的大中華圈,無疑會是最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的市場。中國以製造見長、香港是亞太金融中心,再加上台灣是全球科技重鎮,三地各有所長、互補所短,可說是超完美的結合。可是換個角度想,這一波的金融海嘯,是危機,或許更是轉機。
#@1@#首先是已然成為全球成長領頭羊的中國,不同於歐美各方慘澹的數據,中國卻一連串報佳音。在農曆春節期間的短短1個禮拜,締造了人民幣2900億元(約台幣1兆4300億)的零售消費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3.8%。除此之外,中國PMI指數自去年11月的紀錄低點回升,其他如工業生產、電力產出等數據,皆有谷底回升的跡象。這個成績,讓許多屢屢祭出經濟振興方案,卻不見起色的國家望之興嘆,但對中國政府而言,卻是其救市政策奏效的初步驗證。首先,憑藉雄厚財政實力,中國政府一出手就是4兆人民幣基礎建設,以及18兆地方政府協同建設計畫,根據Morgan Stanley估計,財政刺激方案可使中國GDP成長2~3%。另外,官方也已研擬允許地方發債1500億,和從民間企業籌資500億人民幣,對於GDP增長更可影響達2.7~4%,因此,自去年11月政策一發布,上海證交所指數即反彈走強,漲幅至今超過20%。
#@1@#除了加強建設,連續2季的出口下滑,讓中國政府轉而以內需迎戰。單單是「家電下鄉」,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就可望創造人民幣9200億元的商機,相當於台灣最大民營企業鴻海2008全年營收的3倍。另外,也同時激勵台灣面板、家電類股股價走揚。其實不只中國,大中華兩岸三地市場也同樣在全球救市風潮中不缺席,台灣的消費券同樣帶動了春節境內觀光產值達225億元(見附圖)。當然,全球景氣寒冬,大中華市場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政府1月下旬公布2008年經濟成長率9%,創下近6年來最差紀錄,今年面臨「保8」的戰役,而台、港皆有負成長的威脅。但綜觀來看,中國9%的成長數字仍是全球的佼佼者,且在第1季將反映最差的經濟數據後,以2008年中港台三地股市平均已重挫逾50%來說,應已是中長線介入的時機。
#@1@#只要中國的成長動能未熄火,大中華市場就充滿希望。首先是一向被視為推動中國經濟主力的都市固定資產投資,去年年增率為26.1%,仍處於近6年每年30%增速的軌道上,雖然上半年可能受製造業(占固定投資1/3)和地產業(占固定投資1/4)拖累,但整體成長不致脫序。其次則是零售銷售狀況,12月數據仍成長達19%,雖幅度有所下滑,但仍較出口產業更具支撐力,且中國銀行體系資產表放款/存款比僅65%,消費者負債/存款比僅18%,預期中國家庭亦無大幅緊衣縮食的壓力。中國強勁的成長,無疑使港、台二地雨露均霑。香港一度隨亞洲金融風暴重挫60%(1997.8.7~1998.8.13),但回歸後在CEPA(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架構下的港澳自由行政策,無疑是促進香港近5年繁榮的重要催化劑,從深圳出境的自由行人數從2003年的20萬人次到2007年一舉突破670萬人次,截至去年7月,累計赴港的內地遊客人數超過2900萬人,意謂符合赴港條件的3億人中,每10人就有1人曾到港澳旅遊,自由行帶動的吃喝玩樂商機令人羨慕。股市的結合是締造香港另一波高峰的關鍵,中國工商銀行在2006年成功開創A股和H股同步上市先例,統計香港恆生指數至去年底,過半權重由中國企業和中資企業包辦,內地企業已躍居香港主板的要角。香港既參與中國經濟成長最快的5年,又在港股直通車傳聞推波助瀾中,股市由1萬點飆上3萬點(2003~2007),近期北京當局再提出至2020年前的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香港與中國連動勢必有增無減。
#@1@#台商更是促成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幕後英雄,兩岸關係日益匪淺,雙方從物流(製造業)、人流(探親旅遊、包機直航),深化到金流(預計3月洽談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產業如要真正參與中國成長、同享榮景,便是直接在內地打品牌、深耕零售消費,並掌握通路者。雖然受限全球投資氣氛不佳,大中華股市短線強漲機會不高,但中、港、台三地的堅強財政體質,搭配中國市場穩定增長,大中華市場當可在低檔打底後再次高飛,建議長線投資人千萬不要在此關鍵時刻缺席。只是,若要選擇投資大中華基金難度較高,單從名稱判斷可能完全失真,因為冠上大中華名稱的基金不見得得投資大中華,部分是投資亞太或全球,投資中國比重已然不高,部分更是只有投資台灣,投資中國比重甚至為零。至於純大中華基金,通常合計投資中、港、台比重超過70%,名稱則未必有大中華字樣(見前頁表1)。因此,投資人在選擇大中華基金時,除了可以參考過去績效外,該基金投資中國(含香港)的比重,及資產管理公司在此市場的資源和經驗等,都是重要的挑選準則,絕對不可以人云亦云。畢竟,投資真的需要做功課。(本文作者魏如宏為摩根富林明JF金龍收成基金經理人)
#@1@#當全球經濟不景氣,各國政府都在拚經濟之際,美國市場看起來不容易在短期出現轉升的契機,反而大家把焦點放在了中國推出4兆的振興內需計畫上,「保8」成為中國政府主要的目標,一旦中國為力保經濟增長,積極採取各項刺激內外銷市場政策,將可望成為領先止穩的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概股未來相對有表現空間。中國大陸仍是相對值得期待的市場若說中國大陸目前成為全球經濟的救世主一點也不為過,除了龐大的內需市場外,中國當局積極的祭出一連串刺激內外銷市場的「雙率雙降」(調降利率、放任匯率走貶)政策,也讓全球市場寄予厚望。中國政府於11月初提出4兆元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搭配降息、人民幣貶值等貨幣政策手段,可望推升中國出口市場,加上內需、基礎建設等實質需求支撐,預期中國經濟成長率仍將維持高成長,不至於發生泡沫化的情況,中國大陸仍是相對值得期待的市場,則國內的中概股(包括中國內需、食品、百貨通路族群)後市業績相對受期待。基本上,中國整體仍是將經濟成長由出口導向調整為國內需求導向。現階段著眼於日常消費股及電信股相對防禦性較高,看好中國內需穩定增長,「食品」及「電信」是內需股的首選。就股市而言,短期市場反映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放緩的預期,使得市場缺乏作多力量。但整體來看,現階段已逐漸消化負面訊息及悲觀預期心理,基於中國長線基本面依然看佳,建議可採取分批布局的方式,介入具備大中華題材的股市及類股。
#@1@#6檔低價長期布局中概股寶來證券在今年初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針對中概股的長期投資提出分析,總計6檔個股,分別包括麗嬰房(2911)、宏全(9939)、潤泰全(2915)、藍天(2362)、台泥(1101)、亞泥(1102)等,這些個股的長期投資價值到目前來說依舊存在,台泥、亞泥在本期中國基礎建設概念篇章已提出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可以注意另外4檔個股。(表2)麗嬰房 (2911):隨著品牌通路商的優勢形成,麗嬰房取得更多品牌代理與授權挹注成長動能,有助於在童裝市場市占率上升,未來每年將新增200個據點,並利用批銷方式進入二級市場,預估在中國的獲利年增率為30%。中國擴大內需政策與人民所得持續增加提升消費能力,麗嬰房獲利超過90%來自中國,估計2009年稅後EPS1.5元。宏全(9939):預估2009年飲料瓶胚出貨量可達15億支,貢獻營收為7.5億元;宏全主要成長動能來自百事可樂,預估可增加營收18億元,中國營收為53億元,年成長率為39.5%,台灣地區營收為55億元,年成長率為11%,合併營收為117億元,年成長率為25%,稅後淨利9.02億元,稅後EPS4.75元。潤泰全(2915):中國擴大內需與推動家電下鄉計畫刺激消費,受惠最大族群屬於低價市場,中國境內地區性超市成為主流,預期中國大潤發以銷售量販商品也有當地家電將是受惠族群之一。中國大潤發業績持續暢旺,預估2009年營收430億元,稅後淨利13億元人民幣,貢獻潤泰全稅後EPS1.27元藍天(2362):以淨值角度,轉投資的「百腦匯」評價已在低檔區,2年前房產鑑價評估價值為66.34億元人民幣,每股淨值為46.73元新台幣,2009年新的據點加入後,增加至85.79億元人民幣,每股淨值為60.4元新台幣。(文.羅崇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