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統大選期間首先提出,喊了近1年的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到底要不要簽署,工商團體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政府官員就是不慍不火、慢條斯理,看似往前,其實未踏出半步。在野黨可沉不住氣,儘管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對CECA也全力加以杯葛,甚至揚言,一旦簽署,會立刻罷免馬總統。面對這樣的威脅,馬政府的態度當然會更加遲疑曖昧,因而簽署CECA的可能性就更加難以逆料。但時間可不在馬政府這一邊。醞釀多年的東協加1,明年終於要跨出一大步,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之間,將就石化原料、機械設備等相互給予零關稅待遇。屆時,我國的大宗出口要課徵6%至8%的關稅,偏高的價格立刻就會失去競爭力。出口半年來急劇衰退,主要的關鍵正是對大陸出口減少了5成以上,期盼明年景氣好轉時可以力挽頹勢,再度成為支撐台灣經濟的擎天一柱。如果兩岸之間不能建立任何類似的安排,則這一線希望將完全破滅。而且,除了東協加1,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與南韓也在積極推動東協加3,後者一旦成形,台灣在亞太地區即無立足之地,恃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台灣,將如何苟活?
#@1@#因而如何化解在野黨的杯葛、凝聚全民共識,突破周邊國家對我們的經濟封鎖,乃是當務之急。但究竟該如何突破,從馬政府的作為,看不出任何端倪。但觀察事態的發展,有幾件事非趕快著手不可。首先,將CECA的本質徹底釐清,不要給在野黨任何可趁之機。識者均知,CECA本質上就是WTO架構下許可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只是由於中共避諱予人國與國之間的聯想,刻意加以避免,因而與香港之間簽署的,就叫CEPA,馬總統為了避免CEPA又易滋地方政府的猜疑,乃轉而設計出CECA。但這個特別要與對岸簽署的CECA,一方面隱藏了FTA的本質,正好讓有心人可以扭曲渲染,一方面將適用範圍侷限於中國大陸,對其他國家的FTA都置而不論,反而讓大家聚焦在對岸,成為唯以中國大陸為標的之特殊關係。同時,即使是一般國家的FTA,台灣人民長期受慣保護,仍存有極大恐慌,遑論對中國大陸盡撤藩籬。因此,馬政府要一面將爭議還原到FTA的本來面目,一面先擇定若干特區進行自由貿易實驗,才有可能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又能解除台灣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