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金融風暴之後,華人藝術市場詭譎多變,去年秋拍佳士得在亞洲當代專場件數成交率只有55%,今年則上升到76%,而去年亞洲當代與中國20世紀藝術夜拍更是只有46%的成交率,今年則回升到89%。拍賣熱度回溫,令人喘了一口氣,畢竟價格有高有低,這是常態,但重要的是人氣指數,尤其是老藏家的回流比率及新藏家的增加速度,才是國際拍場的觀察重點。台灣並不是風暴中心,純收藏人口高達4成,股市與匯市的變動性正逐漸縮小,而房地產則在通膨疑慮、零利率的刺激下,不跌反漲;近期又有休閒渡假的時尚風吹起一池春水,如果再加上陸資來台的想像空間,也難怪「文華苑」建案可以飆出每戶4億元起跳的國際行情。在資金寬鬆的帶動下,藝市在今年的春拍也出現幾個現象,現象一:投機熱潮不復見,大陸「當代名畫」動輒千萬的拍品和買家猶如從人間蒸發,四大天王只剩下低價版畫,就算方力鈞在北美館的盛大回顧展也不見起色,遠不如「龐畢度」的魅力,更不如歷史博物館的「張大千精品展」。
#@1@#展望拍場尤其現實,蔡國強在羅芙奧的強烈加持下仍然以流標收場;不過現代畫家如蘇富比的林風眠、佳士得的常玉(1億8千萬)都開出大紅盤;景薰樓的趙春翔、席德進,甚至不具亞洲行情的純本土畫家李石樵與楊三郎都回到以前的水準;筆者相信,只要有精彩作品,重要畫家如丁雄泉、陳蔭羆或市場規模較小的蕭勤或莊都會有不錯表現。現象二:台灣第一場飯店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參與的畫廊都賺錢,10萬元以下的潛力股在行家眼中像顆裸鑽,朝代畫廊老闆劉忠河形容為「用搶的」,26家日本畫廊業者也都表示,明年一定再來。日本資深拍賣公司Est-Ouest表示,台灣藝術市場成熟度不亞於日本,去年日本拍場的營業額有200億日圓,畫廊市場更高達2千億日圓,而台灣的貢獻很大。現象三:從羅芙奧、中誠及景薰樓的拍賣現象,發現令人欣喜的裝飾性買家(單純喜歡該作品,會懸掛在住家或辦公室,根本不考慮其投資效益)愈來愈多,這類買家會提高藝術市場的穩定性,使得藝術品發揮其正當性,收藏本身就有一種美感與喜悅。總之,華人藝術在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增之下,有金融風暴的洗禮,反而會更健康,就像颱風過後,天空出現最美的雨過天青,大地更是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