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於天母SOGO百貨公司開幕,吸引數以萬計的人潮,似乎讓天母有望重拾昔日風華。不過,即使當地人也可能誤以為,天母地名的由來,乃是早年外國旅客造訪時,向先民問路,先民聽不懂外文,於是以閩南語回答「聽無」,最後以訛傳訛,演化成「天母」。
#@1@#其實,此種說法大謬不然,天母地名真正的由來,與當地的信仰中心三玉宮關係匪淺。根據《三玉宮史誌》的記載,三玉宮最早前的建築,興建於1750年(清乾隆15年),距今已有259年的歷史;當年,當地的漳州、泉州移民合蓋了一座簡陋的土地公廟,因為十分靈驗,於是成為附近區域的信仰中心。之後,福德祠歷經過數次改建擴充。進入日治時代後,遷居當地的一個日本人中治稔郎,從中國湄州迎來媽祖的分靈;由於媽祖被尊稱為「天上聖母」,中治稔郎更以首末兩字「天母」為名,經營天母溫泉、天母巴士,並創立「天母教」。因為天母溫泉、天母巴士經營得有聲有色,於是當地才開始被稱為「天母」,並沿用至今。1945年,日本戰敗,在台灣的日本人包括中治稔郎都被遣送回國;天母地方人士於是在福德祠旁另建廟宇,祭祀他所留下的媽祖神像。到了1976年時,天母地區進行道路拓寬,兩間廟廟址都在道路預定地上,因此都被迫拆遷,地方人士選擇在現址重蓋新廟,供奉兩間廟原有的神祇,由於廟址位於三玉里,於是重新取名為三玉宮。
#@1@#現在的天母,車水馬龍、商貿繁榮,但在30多年前,當地居民多半以務農維生。三玉宮落成後,當地民眾為求稻穀豐收、風調雨順、無災無病,決定供奉神農大帝(又名五穀先帝)為主神;目前,三玉宮除供奉神農大帝、土地公、媽祖,也供奉觀世音菩薩。神農大帝即傳說中的遠古帝王神農氏,又被稱為炎帝、地皇。根據記載,神農氏發明農具,教導初民種植五穀、遠離饑荒,又曾嚐百草,歷經百死百生,以醫藥治療初民疾病,並建立起市集,教導初民通有運無、貿易往來,改善初民生活;因此,農民、藥商、醫生等行業,皆以神農大帝為守護神。根據民間信仰,老百姓如果有任何病痛,只要虔誠地祭拜,就可得到神農大帝的庇佑;而想考取與醫藥相關的系所與執照的考生,更得先向神農大帝祈願,希望可一舉得中,成為祂的傳人。
#@1@#廟齡:259年(建於1750年,清乾隆15年)地址:台北市天母東路6號祭祀神祇:神農大帝、媽祖、土地公、觀世音菩薩等特色:三玉宮為天母地區的信仰中心,由於神農大帝生前曾嚐百草,乃是醫藥、農桑的守護神,也是想成為藥劑師的考生,祈求金榜題名的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