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了財政支援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他指出,綜合考慮國內外情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一個重要的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一個現實的切入點,應當重點給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新能源被視為解決中國能源瓶頸的方法之一。早在《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就明確提出「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按照近期出台的新能源振興規劃初稿,到2020年中國計畫總投資超過3萬億人民幣。新能源,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詞兒。新能源板塊也受到A股投資者的青睞。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末新能源板塊共有63支個股被基金持有,高於去年末的56支個股數量,其中仍需考慮到一季報基金僅僅披露前十大重倉股的因素。在歷史上,中國不是嚮往新能源的第一個。幾十年前,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已經開始了在此領域的研究。其中日本,後起而位前,對於中國的新能源之路猶有借鑒意義。
#@1@#2008年日本GDP為4.802萬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然她也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國之一,由於資源短缺,其能源嚴重依賴進口。日本真正對資源能源安全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是從兩次石油危機開始的。第一次爆發是在1973年,當時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從每桶3美元上升到12美元,暴漲4倍,受此影響,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了7%之多。第二次爆發於1979年,當時伊朗爆發革命而後與伊拉克開戰,受此影響,原油價格飆升,最高漲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針對石油危機制定了石油緊急對策綱要,減少對企業供應,要求國民自動節省石油和電力,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大規模的節能運動。 兩次石油危機,使高速增長期建立起來,以重化工業為主的日本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也使日本認識到,要想生存和發展經濟,首先就要突破資源能源的瓶頸。 日本的礦產資源種類雖然很多,但除了作為水泥、化學肥料原料的石灰石礦之外,其他礦藏的儲量和產量都很小。本土石油產量很低,僅能供給全國需求量的0.3%左右。煤炭的產量也不大,自給率僅為2.8%左右。因此,日本要開發的本土能源,只能是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隨處可見,既不污染環境,又可以減輕對石油依賴度的新能源。為此,日本政府出台了多項政策法規,扶持新能源的發展。
#@1@#1974年日本規劃出台了專門應對石油危機的「新能源技術開發計畫」,也稱「陽光計畫」。核心內容是太陽能的開發用,也包括地熱能開發、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開發、風力發電和大型風電機研製、海洋能源開發和海外清潔能源輸送技術。1978年,日本出台了「節能技術開發計畫」,也稱「月光計畫」。與1974年的新能源技術開發計畫相呼應,主要就節能技術的開發作了一系列規劃。1979年,日本制定出《節約能源法》(合理使用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約束企業及個人的節能標準,並根據時代發展不斷進行修訂。最近一次修改是在2006年4月l日,對工廠、作業現場能源管理的各種條例進行了整合,在運輸領域引進節能方案,強化對建築物的節能管理等。節能標準的物件由起初的電冰箱、空調、汽車3種已發展到20種以上。不斷提高此項法律中規定的節能標準,擴大其適用範圍。1980年,日本推出了《替代石油能源法》,設立了「新能源綜合開發機構」(NEDO),開始大規模推進石油替代能源的綜合技術開發,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水力、廢棄物發電、海洋熱能、生物發電、綠色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
#@1@#近年的主要法規有1997年的《關於促進新能源利用等基本方針》和2003年4月實施的《新能源法》。這些政策和法律明確規定,政府、企業都有開發和利用新能源的責任,通過向國民廣泛宣傳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國民牢固樹立自覺利用新能源的意識。政府的新能源政策資訊對社會公開,通過各種媒體做公益廣告,普及新能源知識。從1973年到現在,日本的新能源戰略已發展了30多年。通過法律上約束、稅收上優惠、政策上引導、觀念上宣傳的戰略方針,今天的日本在新能源領域領先世界。在太陽能利用領域,2002年全球太陽電池和光伏元件(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過程叫做光伏效應)產量約600MW,其中日本占45%,美國25%,歐洲約22%。日本是光伏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成為目前世界光伏發電最大的市場。日本居民光伏屋頂系統最近5年年均增長率極高。日本在風力發電方面也發展迅速,2002年度達46萬千瓦,2003年度73萬千瓦,2004年度達到1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專家預計,到2010年將達300萬千瓦。此外,日本還在開發燃料電池、生物發電、垃圾發電等用新能源發電的方式。這種開發的結果是,日本國內經濟對石油的依存度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71.9%下降到目前的50%以下。日本政府希望新能源比重將不斷上升,到2030年可以將對石油的依賴程度由現在的50%降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