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波新股市場的投資熱潮後,面對下半年體質更優異、獲利更強的民生銀行、友邦保險等重量級IPO,全球資金都開始注意香港,準備大撈一票。今年以來中港台股市都出現極強的走勢,指數位置在投資人等待回檔的情緒中持續攀升,漲幅都在50%以上,許多投資人都難過沒有進場,但近期的小幅回檔又不敢大舉加碼,怕套在高點,這樣矛盾的心態導致資金開始追逐IPO市場。以琥珀(00090.HK)為例,投資人只要花費相當於台幣不到50元的手續費參與認購,一旦中籤最少能淨賺近1萬元台幣,報酬率高、風險也不大。
#@1@#兩岸三地今年最搶鏡的IPO案,首推4月28日上市的中國旺旺台灣存託憑證(9151.TT),股價創下連續9根漲停板的紀錄,並帶動其後上市的巨騰TDR,一舉拉出10根漲停的驚人成績。全市場都在尋找下一檔旺旺(00151.HK)或巨騰(03336.HK),只是要具備旺旺或巨騰這麼好的條件其實不多,一來旺旺與巨騰都是各自產業的領導品牌,在中國通路都有極高的知名度,符合近期的陸資登台憧憬,加上本益比遠低於台灣同業,因此能引起搶購熱潮。但是觀察其餘大型台資企業,包括富士康(02038.HK)、富邦香港(00636.HK)、統一中國(00220.HK)等等,各自的母公司都已經在台灣上市,因此不用急於將子公司搬回台灣,台泥國際也表明沒有在台灣發行TDR的計畫。至於一度呼聲很高的達創(00722.HK),因為已經在香港展開私有化(大股東全數回購)計畫,一旦在香港下市之後,也就不可能回台灣發行TDR了。目前看來,僅剩康師傅(00322.HK)與精熙國際(02788.HK)比較有機會回台灣發行TDR,但後續能再接棒的短期並不多,台灣的IPO市場可能會進入一陣休養生息的時期。
#@1@#真正有機會接演IPO神話的應是中國與香港市場,首先,中國近年來沒有一檔IPO在上市當天有下跌過的紀錄,只要認購到,賺錢機率是100%。7月10日桂林三金(002275)與浙江萬馬電纜(002276)上市,這是中國股市自2008年9月25日華昌化工(002274)上市後,隔了近9個月時間才有新股掛牌,引爆資金瘋狂追逐,巨大的成交量與漲幅,甚至讓深交所啟動緊急停牌機制才化解(表1)。不過,中國市場仍未對外開放,投資人看得到吃不到,許多已經在香港有掛牌的中資股回到A股上市;因為A股享有較高的本益比,往往能進一步帶動香港的股價。目前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上市,且在香港已有掛牌的公司,包括中國建築(03311.HK)、光大證券、四川成渝高速公路(00107.HK)、招商證券等,以目前A股與港股本益比差距將近1倍來看,已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未來半年都有機會大漲5成至1倍的空間,這才是真正利基所在(表2)。在香港方面,今年IPO市場可以用倒吃甘蔗來形容,前5個月只有8檔IPO上市,且多為小型股,因此即使有興業太陽能(00750.HK)大漲3倍的案例,但整體情況並不是很受市場注意。直到5月8日中國忠旺(01333.HK)上市後,才改變了市場的投資氣氛。
#@1@#忠旺是今年至今全球最大的IPO案,集資額高達123億港幣,上市後1個月股價漲幅近3成,由於集資額較大,參與認購的投資人較一般IPO高出許多,口耳相傳的結果,成功炒熱市場對IPO的熱情。加上公司主席劉忠田原本是遼寧首富,現在一躍成為中國首富,也變成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市場永遠喜歡這類的成功傳奇,也就更期待下一個賺錢機會。忠旺之後,6月份香港一口氣上市了3檔IPO,包括做硫酸的旭光(00067.HK)、廢鐵回收的中國金屬再生(00773.HK),以及控股公司興利國際(00396.HK),3檔IPO上市首日紛紛創下2~4成的漲幅,讓人對下半年的香港IPO憧憬更強。而7月3日的霸王國際也沒有令人失望,專做洗髮精的霸王國際(01338.HK)聘請成龍與王菲做代言,成功引起市場關注,超額認購一舉突破400倍,上市第一天就大漲27%,真正成為新股「霸王」;而綠能概念股琥珀接續霸王的氣勢與1247倍的超額認購,更讓人回憶起2006~2007年香港IPO的黃金歲月。統計2006~2007年,香港一共有61檔新股上市,只有7檔新股在上市第一天跌破了招股價,也就是說,有89%的新股是第一天就可以賺錢的。如果投資人能夠按照招股價認購到每一檔IPO,即使每一檔都以掛牌當天最低價賣出,報酬率也可以高達15%,如果成功以最高價賣出,那麼報酬率更可以拉高到35%以上,因此當時香港稱IPO市場是「支支抽、檔檔賺」,一有重量級IPO,就是排隊領表、萬人空巷。
#@1@#究竟今年下半年要上市的個股,有沒有機會讓市場回復到2006~2007年的盛況?首先可以觀察短期內將上市的北京金隅(7月17日開始招股),北京金隅是內地環渤海區最大的建築材料生產商,預計集資7億美元,是今年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由於基礎建設是中國4兆人民幣挽救經濟的重點產業,因此北京金隅在上市前已經獲得許多機構投資人表態認購,包括中國人壽(02628.HK)與中國銀行(03988.HK)都指名至少會認購5000萬美元,其他著名的基金公司也都表態認購3000萬美元以上,香港股神李兆基更是公開喊進,其中,中國人壽是相隔近一年後再度認購新股,對市場的指標意義相當重大(表3)。接下來已知包括巨型的中國冶金、化妝名品歐舒丹,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王子指名認購的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甚至友邦保險,還有以威尼斯人酒店享譽全球的金沙賭業集團,都預計在下半年於香港上市,雖然不像2006~2007年,有工商銀行(01398.HK)和中國銀行兩大超重量級IPO壓陣,但這些企業無論就知名度、獲利能力、長期經營績效,都遠超過上半年上市的公司,股價表現當然更值得期待。尤其民生銀行與光大銀行,雖然規模不及中國四大銀行,但在外資亟欲投入中國金融市場情況下,這些中小型中資銀行比大型銀行更符合外資爭取控股權的需求,勢必將吸引大量策略性投資人認購,投資價值不輸2006~2007年。
#@1@#新股熱潮雖然誘人,但台灣投資人在資訊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如何掌握,其實仍有幾個訣竅,包括集資規模、超額認購倍數、承銷商、買賣時機、融資使用、IPO基金以及暗盤的觀察,可以歸納為以下5大重點:1. 集資規模判別籌碼穩定度:在集資規模方面,可以用10億港幣與50億港幣作為2大分水嶺,10億港幣以下即為香港的小型股,許多機構型投資人是不會參與小型股認購的。一般來說,這類型新股風險會較高,但如果集資額低、超額認購倍數也低(3倍以下),那麼表示新股上市後的籌碼集中度會非常高,股價如果上漲,爆發力會很強,今年香港新股漲幅最大(300%)的興業太陽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較適合風險承擔度高的投資人。50億港幣以上大型股認購的成功率會比較高,像是過往中國的大型銀行股都有做到只要認購一定配發的地步,但由於籌碼較多,股價要在上市初期就大漲相對困難,一般來說這類股票上市首日漲幅都不會太高,中資大型銀行股普遍在15%以內,屬於可以中長期持有的類型。2. 超額認購倍數看市場反應:所謂超額認購倍數是由券商提供的融資額度來決定,由公開認購期開始(通常公開認購期為5個交易日),每天晚上都會由香港各大券商公布,但券商是否提供融資也是看市場反應,若券商判斷該檔IPO基本面較差、獲市場反應可能不到5倍的超額認購,多數券商有權不提供融資服務。因此,超額認購倍數可說是券商在幫投資人做功課,判斷該檔IPO的安全度,如超額認購提早截止,那表示該檔IPO非常搶手,就可以放心參與認購。3. 投資IPO留意承銷商:對台灣投資人而言,要投資海外的IPO有企業熟悉度的問題,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透過承銷商來解決。在香港,新股上市後一個月是所謂的「股價穩定期」,這段期間內如果股價下跌,好的承銷商都會主動進場護盤,且優質的承銷商在分配股票時,也都會選擇長期機構投資人作為主要分配對象,包括高盛、瑞銀、中銀、招商證券、中金,長期以來就是承銷的模範生,有他們當承銷商的IPO,市場又會自動加上不少分數,值得多加留意。
#@1@#4. 買賣時機可參考2大蜜月期:香港的IPO有2大蜜月期,分別是上市後的前5天及上市後將近半年的時點,這往往也是新股股價出現高峰的最佳時機。蜜月期是怎麼來的呢?因為新股上市之初,許多機構投資人都還沒有建立籌碼,但是只要該公司獲利能力夠好、產業前景正面,就有機會成為機構投資人的核心持股,所以新股很少首日就立即(股價)跌下去,通常都有約3~5天的蜜月期,之後就會有短線投資客的賣壓出現。另一方面,新股發行時公司的大股東、策略股東等通常都設有半年至1年的禁售期,在禁售期屆滿時,公司股價有機會再創高峰,以利股東出貨,而股東禁售期滿前的一個月也是股價被拉高的重要時間點。5. 抽不到還有別的管道參與:有時新股太熱門、中籤率太低,可以考慮用另外2種方式參與,第一種是IPO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投資IPO的基金,IPO基金好處是有專業的研究團隊,也可以免去繁瑣的申請手續,加上其規模遠高於一般投資人,只要其參與認購,必然會獲分配部分新股,因此必定可以分享每檔優質新股的上漲契機。目前香港共有3檔IPO基金,若單純就回報率來看,更有2檔表現遠勝大盤(表4)。另一個方法是利用暗盤交易買進,所謂暗盤交易是香港部分券商在新股上市的前一天提供的交易平台,交易時間是新股上市前一個交易日的下午4點30分到6點,暗盤交易最主要是給想要預先獲利了結的投資人一個交易的管道,由於是真實的買賣成交,因此對於隔日的開盤價也有很大的指標作用。當然,成交量不會太高,但是在IPO熱絡時期,暗盤價格往往低於隔日的開盤價格,以今年上半年為例,8檔IPO的暗盤收盤價都低於隔日的開盤價,其中興利香港更低於隔日開盤價42%,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管道(表5)。
#@1@#要認購香港IPO,首先必須在香港當地券商開立股票交易帳戶(台灣投資人可透過台資券商如寶來、KGI等開戶),之後可以選擇以國際配售方式或是IPO形式認購。1. 國際配售:國際配售的認購方式對於資金緊縮的投資人較為有利,因為認購時,客戶帳上不需要有相對於所認購股數的現金,只有在確定認到股數時,客戶才需要補足款項。但是券商在參與國際配售時,無法保證能自承銷商處獲得一定比例的股份,而券商獲得的股份,也可以依照公司業務發展予以配售給客戶,因此對於券商來說,都會將所得股份分配給最重要的客戶,也因此國際配售多是法人參與。2. IPO:以IPO模式參與新股認購又分為MIPO、EIPO和一般認購。IPO模式與國際配售最大的不同在於,客戶認購時帳上就必須有現金,認購後券商會自客戶帳上扣款,等到確定認得股數後,再將剩下的款項退給客戶。a. MIPO—即使用融資認購,客戶必須負擔融資利率(隨市場變化),但參與抽籤金額將因而擴大約10倍。舉例來說,中銀上市的融資利率約為6%,投資人如果原先準備50萬港幣的資金認購,使用MIPO後資金就變成500萬港幣,但是必須依融資利率付給銀行自認購日起到上市日(約7天)的利息,也就是5,000,000×6%×7/365=5753.4元;但是若以5倍超額認購計算,原先只能認到10萬港幣的股票,再使用融資後有機會認到100萬港幣的股票,因此投資人若看好股份上市後的股價爆發力,就可以使用融資來認購。b. EIPO—即電子認購,也是台灣投資人最常使用的模式。投資人透過營業員直接下單認購,客戶必須支付約50元港幣的手續費,認購後券商會自客戶帳上扣款,等到確定認得股數後,再將剩下的款項退給客戶。c. 一般認購—填寫認購書,香港稱認購書為黃表或白表,客戶自行填寫繳交予券商,券商一般並不收手續費。這是一般香港市民最常使用的認購方式。